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學系助理教授馮麗姝於○六年起,在三十所中學進行大型的校園欺凌研究,調查範圍涵蓋一萬四千八百七十四名初中學生,參與的學校以第三組別學校為主,但亦有第一組別的學校,研究同時成功訪問六千名初中學生家長。
結果發現在調查範圍的學生當中,有百分之六點三可界定為操控型攻擊者,百分之十四點五則屬反應型攻擊者(表一)。操控型攻擊者泛指習慣展示自己實力、喜歡恃強凌弱、連群結黨攻擊別人,這類型學生多出現在第一組別學校;反應型攻擊者則屬長期被責罵或欺負,經常認定別人懷有敵意,情緒容易失控,即使沒事發生亦會在保護自己下主動攻擊別人,他們主要來自第三組別學校。
違規行為指數 亞洲居首
在攻擊者中,反應型佔七成,估計與中國人傾向抑壓情緒、甚少表達感受等文化有關。而男、女的攻擊行為也有別(表二)。馮麗姝指出,本港學生平均操控型攻擊行為指數為一點二,遠高於白人、西班牙人、美籍黑人及其他亞洲人。
此外,研究又發現,父親再婚的家庭的子女攻擊行為、違規行為指數較單親家庭、一般健全家庭子女為高;而再婚家庭(繼母)子女的操控型攻擊指數甚至較一般健全家庭高出一倍,而反應型攻擊指數亦同樣出現再婚家庭子女較高的情況。馮指,再婚家庭子女容易注意力較差、情感支援不足、焦慮或抑鬱指數較高等問題。
港府支援不足 問題惡化
根據統計處○七年公布的婚姻數據顯示,有三成四屬於再婚,較○一年的兩成二為高。馮麗姝分析,再婚家庭愈來愈多,但港府的支援嚴重不足,研究反映子女於有繼母的再婚家庭產生出的問題,甚至較單親家庭更大,「母親或繼母主要負責在家管教子女,但與繼子女嘅關係其實好難重新建立,小朋友甚至可能會覺得繼母係狐狸精,而繼母亦無從管教繼子女。」
研究單位正向政府申請一千萬元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資助,計劃由新學年起推出為期兩年的「校園欺『零』計劃」,服務十間中學及二十間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