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優勢產業中產不睇好

本港金融中心的地位進一步受到上海威脅,不少中產人士亦感到憂慮。一項調查顯示,中產人士認為本港雖在資金自由流動及司法獨立方面較上海仍有優勢,不過在外國企業選擇地區作總部時,本港所得的評分則落後於上海。中產人士對港府公布的文化創意及環保等具優勢產業的信心指數,更低於合格水平。學者批評,本港在基建發展方面「慢吞吞」,如本港於未來十年不提升競爭力,便會被邊緣化。

需發展更多其他產業

中產動力上月訪問了五百一十二名家庭總收入每月三萬至十二萬元的中產人士,結果顯示,有逾八成人表示擔心上海威脅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八成一人更認為本港需發展更多其他產業以保優勢。近六成半的中產人士認為,本港政府應與上海協調分工、互補優勢,以提升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該項調查的問題以五分為最高分,在開放市場、言論自由、金融人才培訓等八個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條件中,受訪人士認為本港相對上海的優勢只約為一半一半,本港獲最高評分為資金自由流動,只得三點三九分,外地企業選擇作為總部及金融監管制度健全則獲較低評分,分別為二點八八分及三點一九分。

港府認為本港最具優勢的六個產業,中產動力查詢市民認為是哪一項最能成為本港的出路,亦以五分為滿分,結果發現全部得分不超過三分(見表)。其中以醫療服務得最高分,為二點九八分,最低分為環保產業,僅得二點七一分。另外,分別有五成九及五成八人認為爭取成立首個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人民幣國際債務中心,及加強本港與珠三角的融合,亦是解決的方法之一。

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認為,在人民幣未成為國際流通貨幣前,本港仍可藉着與珠三角在貿易上的合作,保持競爭優勢並積極發展成為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本港落實以人民幣發債,對本地的發展亦甚為重要。

學者指港基建慢吞吞

不過他指出,本港相對於上海在基建發展方面「慢吞吞」,兩年前施政報告提及的十大基建項目,要到明年甚至後年才動工。對於政府所指六項具優勢產業,宋立功批評是舊酒新瓶,更是受到中央壓力後才臨急抱佛腳,全是未經深思熟慮,亦未見政府在推動上有太大決心。

直擊人類豬流感最新疫情
詳情瀏覽on.cc《奪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