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建議把早已食肆林立的小區打造成「食街」,倡議者是坐擁巨資、但近日無甚搞作的房屋協會(簡稱「房協」),目標地區是天后由留仙街至永興街一帶。房協既非餐飲專家,亦非商業機構,究竟憑甚麼不務正業?
「食街」就是食肆成行成市的地方。銅鑼灣多座商業大廈都是符合此定義向高空發展的食街,地面食街則有合法經營與非法擺通街食肆混在一起,如鵝頸橋寶靈頓街一帶。至於天后加毗鄰的大坑聚集了不少小食肆,毋須額外搞作,已是名副其實的食街。
食肆生存主要靠客源充足,其次就是業主手下留情,願收經營者有能力負擔的租金。房協介入,種幾株樹,放幾盆花,豎立幾個告示牌,搞搞宣傳,就可以為該區增值?可以把天后打造成如「蘭桂坊」或「蘇豪」等旺區嗎?
「蘭桂坊」和「蘇豪」有今日的興旺,全賴行內人多年來刻意經營,把地方打造成洋人消費區。最先是鞏固本地洋人基本客源,再透過鄉里口碑及各方宣傳開拓訪港洋人顧客;有了眾多洋顧客帶動氣氛,本地及外地訪客亦被吸引來湊熱鬧,最終發展為本地人及訪港客皆樂於光顧的消費熱點。到底香港有沒有足夠洋人客源支持另一個類似的消費區,實在是極大疑問。灣仔一帶已有不少選擇,除有軍艦訪港日子,或舉辦洋人熱門活動如香港七人欖球賽期間,生意未見特別興旺。
天后一帶屬於本地人消費區,若叫非牟利外行機構在此施展「抱負」,效果可能是煽動虛火,錯誤地提升業主的期望,加租幅度與現實脫節,結果趕絕個體小本經營的食肆,最終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