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學術歪風

幾個月前,在中文大學參加晨興書院的動土儀式,捐助機構的其中一位負責人致詞時,特別強調目前的大學發展,過分偏重於研究,大學本身最基本的教學責任反而被忽視,而晨興書院其中一個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把焦點放在學生身上。

過去的一段頗長時間,提到一流大學,就必定是研究先行,久而久之,就令人覺得大學的功用就是在研究。大學的設立,本來就是為了培養下一代年輕人,但當研究成為評選名牌大學的主要標準之後,焦點便漸漸轉移到大學的研究成果方面。

研究與教學,本來不是一定互相排斥或互相對立,但現時的發展趨勢,卻令教學本身愈來愈不受重視,在資源投放方面,研究獨領風騷,令本地大學出現為了拚排名、拚名氣的歪風,都按大學排名的標準來度身訂造發展計劃。

當大學排名偏重大學教授在權威學報發表的研究論文數目,那絕大部分資源,包括教授人數、時間和金錢都投放在這些研究論文之上。大學教授不必教書或循例授一點點課、掛個教學之名,而無教學之實。真正每天面對大學生的,卻是另外一大班授課老師,他們研究能力有限,但卻可能是出色的老師,那就把他們降到另一個類別,不叫教授或副教授,而叫導師、講師或教學顧問。他們不在研究論文發表的基數之內,那就變成一班人專為大學爭排名,另一班人專門教學。

但問題是,負責研究的那班人身居高位,佔了大學大部分資源;教學生的那班人只能靠邊站,銜頭固然沒法比,薪水又低一大截,福利也不如人,更重要的是升職機會有限。

表面上是兩批人分工合作,實際上是一流與二流之別,二流永遠被一流壓住不得超生。在這種學術歪風正盛的環境下,捐助機構負責人那番說話,更有撥亂反正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