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發展與保育的較量

據報道,當局計劃將歷史悠久的尖沙咀天星碼頭巴士總站改建為露天廣場,此舉引起民間強烈反對。發起保留巴士總站的民間團體「尖碼之聲」,更計劃前往越南出席聯合國國際保育論壇,炮轟港府漠視歷史。

有學者認為,反對清拆天星碼頭巴士總站的行動,是因為市民對未來充滿危機感、缺乏安全感。就像有些不懂得珍惜父母的人,年少時有父母悉心照料,長大後卻置父母於不顧,當父母離去時,才察覺親情的可貴,後悔當初對他們的忽略。天星巴士總站亦一樣,我們覺得它的存在是正常的,但有朝一日它被拆去,我們就會覺得身邊少了一塊東西,自然會心存害怕,感到空虛。

但有人說,每次坊間發起保育運動,最初是聲勢浩大,而當進入實際的工作層面,例如建築物應如何保育、由誰主理保育工作、保育工作所需資金由哪個團體負責等,最後就會變成雙方在利益上的較量。有人更指出,要避免這些分歧,倒不如當局放棄發展的機會,最好就不要動建築物的一絲一毫。

記得歐洲某一個城市,在市內大廈雲集、人車熙來攘往之地裏,獨獨有一所日久失修的教堂。這所教堂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在保育人士眼中這絕對是一塊瑰寶。奈何由於多年來殘缺不全,重修費用非常龐大,於是一直未有人提出過要重修教堂。後來,市政府提出要清拆教堂,卻遭市民及商家激烈反對,但據說當市政府要求由社會去承包維修及保育教堂時,坊間卻步起來。

社會需要進步,有時候要清拆舊建築物以進行發展,但又要權衡歷史文物的保育工作。保留歷史建築物,有如民主、自由和福利,不用付出的話,就好像免費午餐,多多益善;如果要自掏腰包,則「諗過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