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廣東省的「五一黃金周」計劃,被國務院毫不客氣地當頭一棒,有關粵省與中央對抗、挑戰、博弈的傳言不脛而走,成為了當今粵省高層的心病。副省長萬慶良藉在一個公開場合表示,廣東的方案公布之前,曾向國務院研究室、國家旅遊局、發改委、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等多個部門徵求意見,結果無一反對。同時,經過民意調查,有百分之九十二的市民完全支持長假方案,所以,長假方案合乎法規,順應民情,不存在對抗中央的問題。
萬副省長這番話,說明他非常幼嫩,沒有經過內地官場的煎熬。國務院已經明確要求按國家假期規定辦,這個副省長還敢說廣東方案合法規順民意。如果你廣東合法規順民意,不就是中央不合法規不順民意?他這話一傳到國務院,他不觸霉頭才怪。
事實上,稍有政治意識的人都知道,這個先例是不能開的。如果各省可以自定假期,那將是何等混亂?說重些,這是為諸侯割據、國家分裂埋下禍根,故萬副省長這番話基本上沒有水準可言。其實,他的重點應該在力洗「抗中央」罪名上,說明曾上報徵求意見。不過,即使廣東事前向他所說的部門徵求過意見,也不等於可自行調整「五一」假期,至少應向國務院上報,得到總理簽批方可行事。
所以,此事被演繹為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與國務院高層矛盾並不奇怪。三禪倒以為,在這次事件,廣東失去過去「走精面,求實利」的傳統,即不求虛名多求實利的做法。過去,廣東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是,綠燈來了大步走,黃燈之時繼續衝,紅燈來了繞路走,目的是辦成事,而不是博宣傳博出名。但是,「外來書記」多了之後,往往是要面子不要裏子,政治虛名第一。甚麼「九加二」、「第三次思想解放運動」、「騰籠換鳥」之類,這個「五一」,其實悄悄調整便可,何須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