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戲院細數經典之最

香港全盛時期約有120間戲院,不過講緊已經是1993年前的事,最近連經營了36年的UA戲院也宣告結業,粗略估計香港戲院現在剩下不到60間,可惜之餘,亦令人不禁想起一些已消失的經典戲院。它們為香港戲院史記下了一頁,算是完成了其歷史任務,大家又記得哪幾間呢?

三層戲院 一個月人工睇場戲

曾位於西環的太平戲院(1904~1981)樓高3層,當年主要上演粵劇。1932年重修並添置有聲放映機,座位由1,000多增至接近2,000個,更設帶位員帶觀眾入座。東主源杏翹先生曾自組太平劇團,由粵劇泰斗馬師曾領班,各地名伶都曾經在這裏踏過台板。不僅是本地華人的娛樂場所,亦是招待皇室成員或高官的熱選場地。座位除了分為前、中、後座外,更有兩層超等,並特設「貴妃床」。每張「貴妃床」有4個座位,當時票價為$12,與只需兩毫的普通位相差足足60倍(當時普通打工仔月薪不過是$10~$20)。

一級歷史建築 劇院式設計

近年談論甚多的皇都戲院(1959~1997),本坐落北角英皇道,易名前為1952年開幕的璇宮戲院,建築本身將近70年歷史,是香港碩果僅存成為一級歷史建築的劇院式舊戲院。此單幢式建築有兩大特色,包括體現戰後現代主義的天台拋物線型桁架;出自名畫家梅與天手筆的「蟬迷董卓」弧形大型外牆浮雕。內設1,173個座位,單是超等座席便有400個,並擁有配備獨立銀幕、可容納120人的試映室。鏡框式舞台除可放映電影,亦可作西方戲劇、粵劇、舞蹈及音樂等不同藝術表演,1970年當時只有17歲的鄧麗君便曾在此演出。

最豪華戲院 前身為夜總會

碧麗宮戲院(1979~1994)當年號稱是「東南亞最豪華堂皇戲院」,位於現時銅鑼灣世貿中心位置。原本是碧麗宮夜總會,曾邀請法國癲馬夜總會長駐,後因生意不佳,由邵氐公司租下並斥資改建成當年香港最豪華的戲院,以放映首輪西片為主。院內共設1,060個座位,豪華內裝加上寬闊舒適座椅,令票價相對較高,超等位$15,堂座也要$12,比其他戲院的賣$10的超等還要貴,的確上等。

香港最大戲院 3,000個座位

昔日的麗宮戲院(1966~1992)位於新蒲崗彩虹道,即現在越秀廣場所在地。戲院於1966年8月開幕,當年開幕有兩大噱頭,第一是設有74呎大銀幕,第二是全院座位數目多達3,000個,堪稱香港史上最大和座位最多的戲院。座位分前、中、後座、超等及特等,正場票價由$0.5到$1.7不等,五點半公餘場票價分別為$0.4、$0.7和$1。戲院開幕當日邀請了粵劇紅伶任劍輝、影視明星胡楓、蕭芳芳、筱菊紅及陳寶珠等出席,上映喜劇電影《彩色青春》。

「全院滿座」鬧鬼傳聞之最

前身為萬國殯儀館的灣仔東城戲院(1964~1974),不時有鬧鬼傳聞,曾傳出有觀眾在地庫停屍間改建的洗手間,照鏡時見到一位沒有五官的長髮觀眾,驚慌離開之際遇到一位女觀眾並大喊「廁所有鬼」,怎料那位女觀眾突然撥開頭髮問:「係咪好似我咁!」不過講到鬧鬼傳聞經典之最,非「全院滿座」莫屬。話說有次戲院經理發現尾場電影的售票數目與入場人數相距甚遠,以為有人用假票入場,於是進入戲院巡查,當他走到前排座位區時,發現一些半空飄浮的身影。有傳自此之後,戲院經常只會賣出一半戲票,卻掛上「全院滿座」告示,目的就是留下部分座位給這些觀眾。

首創「連環場」全日任睇

80年代不少新戲院落成,很多人都選擇光顧新型戲院,面對客源大量流失,有舊戲院遂以一張戲票全日任睇來吸引觀眾,只是放映的電影以三級片為主。而開創此先河的就是現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重修後成為戲曲活動中心的油麻地戲院(1930~1998)。戲院早期是放映默片,隨後是有聲電影,60年代隨着邵氏電影崛起而經常滿座。直至80年代舊戲院風光不再,改以放映日活院線的色情電影,不禁令人想起一些抵死宣傳口號,包括「日活院線 徹底淫賤」、「老友鬼鬼 全日任睇」、「唔使左揀右揀 始終日活最盞」、「一張票 睇到笑」,教人懷念。

撰文:林登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