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非小事心病還須及早醫

據說,全球每兩秒就有一個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數字驚人,因此世界心臟組織聯會將每年9月29日定為「世界心臟日」,希望喚起公眾對心臟健康的關注。其實心臟病一直是港人的致命威脅,過去5年,每年都會殺死6千人以上,當中又以冠心病最為普遍。不想被這種殺手病盯上,就要定時作身體檢查,以便能及早發現問題,對症下藥。

與身體老化有關

隨着年齡增長,人體的組織會開始老化,動脈會逐漸失去彈性,當血管硬化、管腔收窄,血流有機會受到阻塞,一旦冠狀動脈的閉塞情況嚴重,供給心臟的血流減少,可引致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對性命構成威脅。前香港心臟專科會長劉柱柏醫生表示,冠心病屬於機能退化的病症,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成因與身體老化有關,因此患者多為50歲以上男性和60歲以上女性。另一方面,受遺傳、疾病(如糖尿病、膽固醇及血壓高)、壓力、吸煙及不良生活習慣影響,近年冠心病患者更出現年輕化趨勢。

運動時徵狀明顯

冠心病的徵狀因人而異,患者一般會出現氣促、疲倦、胸痛(心口痛)等病徵,通常於運動時較明顯,因心跳會加速至每分鐘百多下,需要增加血液供應,才能提供足夠氧氣,而冠心病患者因血管收窄,令供血不足,所以會出現不夠氣的情況。劉醫生又指出,許多人以為胸痛是小事而沒有理會,但原來這是患病警號,其中典型胸痛多出現於心口正中,患者會感到心口受壓,難以呼吸,有機會是由冠心病、心絞痛引發,痛楚會持續約10多分鐘,亦有可能反射到肩膀、手臂等部位,換句話說,一旦出現胸痛,應及早求醫。

患病後無法根治

治療方面,阿士匹靈是常用藥物,可防止血管阻塞,降低膽固醇,減慢或逆轉阻塞;血管擴張劑則可放鬆血管,減低心臟負荷。假如服用藥物一段時間後,病情仍未改善,可考慮接受「通波仔」或「搭橋」手術,前者又稱為冠狀動脈成形術,適用於病情不太嚴重的病人,做法是以心導管探入冠狀動脈,將導管上的「氣球」充氣,擴張血管已收窄或被阻塞的部分,再放入金屬支架,使血管暢通。至於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是將患者體內其他部分的血管移植到心臟,把血管的一端連接大動脈,另一端則接到未收窄的動脈,猶如搭起一座橋,讓血液能夠再次通過。患者應徵詢醫生專業意見,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值得一提,冠心病是無法根治的,患者只能透過調節生活和飲食習慣來控制病情。

防病5大法則

冠心病是無法根治的,一旦患上了,終身要監控病情,猶如孭着計時炸彈。俗語有云:「預防勝於治療!」想心臟健健康康?日常生活要嚴守以下5點原則,才可遠離病魔滋擾!

1.均衡飲食

高血糖、高血壓及膽固醇過高,均屬於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因此要留意飲食均衡,在食材選擇上力求做到「三低一高」,即低鹽、低糖、低脂與高纖。

2.恒常運動

有研究指出,中央肥胖(即大肚腩)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因此要控制體重,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做運動,建議每星期最少進行2至3次約30分鐘的帶氧運動。

3.戒掉陋習

據衞生署的資料顯示,35歲至69歲的男煙民死於缺血性心臟病的機會,較非吸煙者高超過一半,女煙民的機率更高出一倍!換言之,要防病,先要戒煙!

4.放鬆心情

緊張、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會導致心跳加速、肌肉變得緊張,繼而對心臟造成損害,因此要學懂放鬆心情。另外,失眠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因此要注意作息定時,確保睡眠充足。

5.定期檢查

年齡介乎40至50歲者,每兩年要接受心臟檢查,已出現徵兆的朋友更應該每年檢查。

撰文:司徒德琳 

攝影:方偉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