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羽絨褸6大貼士

冬天想保暖又唔想着太多衫上身,最直接方便的方法就係入手羽絨褸,以香港天氣情況,基本上一件長袖上衣加件羽絨褸已可以讓你暖笠笠安然度過整個冬季。市面上的羽絨褸設計五花八門,想入手除了揀選合適的剪裁款式外,一些與羽絨褸相關的資料其實亦要留意,因為這些「規格」往往決定了一件羽絨褸的價值及保暖程度,想買得其所就要睇晒以下入手貼士!

貼士1:黃金比例

羽絨褸內層最主要是以絨毛(Down)及羽毛(Feather)混合去填充,兩者分別擔當形成保暖層及撐起布料的角色,最好的黃金比例就係90% Down及10% Feather,既有良好的保暖效果又唔怕件褸唔夠挺。所以市面上大部分品牌都是沿用此「90/10」羽絨比例,當然亦有個別品牌推出「95/5」超高比例,但如果比例低於「80/20」就不建議入手,始終着羽絨就係求保暖,如果只係想「少少暖」其實可以着其他褸。

貼士2:蓬鬆指數

蓬鬆度(Fill Power)也是入手羽絨褸的先決條件,因為如果羽絨褸蓬鬆度不足就會大大減低其保暖度。計算方式是以羽絨自然膨脹後填充空間作計算,其量算單位為「FP」並以每25FP作提升,普遍羽絨褸設計都維持於500FP至600FP水平。當中The North Face最招牌羽絨褸款Nuptse Jacket就達到700FP,保暖度已相當足夠,800FP以上已經屬專業級別,唔係去極端環境着用其實毋須考慮。

貼士3:鴨鵝之別

所有羽絨褸內裡用以填充的羽絨都是來自水鳥(鴨或鵝)身上的羽毛,主要分為鴨絨及鵝絨(Goose Down)兩大類別。如果褸款並無清晰標示使用鵝絨的話,基本上都是使用鴨絨,而鵝絨因為結構關係(絨朵較大及羽梗較細)所以在保暖度、蓬鬆度及回彈性各方面都較鴨絨優勝,而且產量亦相對少,價格當然較高。出名的羽絨服品牌如:Canada Goose、Moncler及The North Face等都是採用鵝絨製作羽絨褸。

貼士4:產品認證

作為一位負責任的消費者,無論購買任何產品前其實都應該了解其來源。以羽絨褸為例,大家應該入手附有RDS(Responsible Down Standard)認證的羽絨褸。此認證代表該件羽絨褸所使用的羽絨並非以「活拔」方式取下,製作過程相對人道。

貼士5:面料絎縫

揀羽絨褸,內層填充的羽絨固然重要,但其實褸款所選用的面料及絎縫(Quilting)設計亦不可馬虎。防撕裂尼龍面料加上橫向絎縫是最常見的設計,同時不同品牌亦會加入各種防風防水技術:如GORE-TEX及WINDSTOPPER去提升保暖機能,而不同絎縫設計亦會直接影響羽絨的「移位」情況,因為褸內的羽絨就是透過這些獨立區域作固定並產生保暖效能,同時不同的絎縫剪裁亦會影響整個羽絨褸的觀感。

貼士6:收藏清洗

如非羽絨褸上的衣物標籤特別標示只可乾洗,否則羽絨褸一樣可以用洗衣機(調校至最低轉速)或人手濕洗。但洗後切忌用力擰乾,以免絨毛及羽毛折斷。乾衣時可平放晾乾,如果用乾衣機要調校至最低溫度。洗淨後要收藏存放,千萬不要將羽絨褸捲成球狀塞入隨褸附送的小袋,因為該小袋設計是為短途收納之用,如要長時間收藏的話必須掛起,否則長時間摺疊會影響羽絨褸原有的蓬鬆度和保暖效能。

撰文:賴文曦

查詢電話:(A)3102 0910、(B)3188 5206、(C)2342 8121、(D)2310 6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