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食臘味慎防「脂」爆

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這陣子最適宜吃碗暖笠笠的臘味飯,惟美味背後已不斷有人提出臘味是加工食物,既高脂又高鈉,為免因滿足口腹之欲而埋下健康隱患,不妨參考專家的意見。

營養師:臘鴨較可取

家營營養中心認可營養師黃鶯(Annie)表示,臘味屬於肉類製品,脂肪含量高,製作過程除了會加入酒精、糖、鹽等醃料,亦會加入硝酸鈉/亞硝酸鈉等物質,以防止肉毒桿菌孳生及抑制其毒素的產生,由於有研究指出,當我們進食了這些物質,可產生致癌物——亞硝胺,所以不建議大家經常食用臘味。

Annie又認為,臘味中以臘肉的營養價值最低,因臘肉主要由豬腩肉製成,高含量的飽和脂肪會引致人體的膽固醇水平上升,很不健康;相反,臘鴨較可取,因瘦肉居多,但最好不要連皮吃。臘腸方面,宜選全瘦或特瘦款式,膶腸要慎食,因混合了鴨肝、鵝肝等內臟,同樣會令體內的膽固醇飆升。

勿與米飯同蒸

雖然臘味的高脂特點有損健康,但也不必完全戒掉,最緊要注意進食分量。Annie說:「每100克臘味約有超過40克脂肪和至少600毫克鈉質,兩者均超出一個人每天的攝取量,所以每次進食臘味不應超過50克,而且最好一星期不要進食多於一次。」值得一提,很多人喜歡把臘味放在飯面一起蒸,但這樣做會令臘味的脂肪滲進米飯,令其熱量增高,所以最好把臘味和白飯分開烹調。

中醫師:膶腸最無益

中醫師陳玉瑜表示,臘味屬鹹鮮甘香之物,鹹鮮因添加了大量鹽分,甘香則因加入了肥肉,所以脂肪量高,尤其以膶腸最無益,因成分含動物內臟,吃100克相當於6隻蛋黃的膽固醇,若本身有高膽固醇問題,應避免進食。

不過,在中醫學角度,臘味不乏保健作用,例如臘腸和臘肉均以豬肉製造,故具備滋養臟腑、潤滑肌膚、補中益氣等功效,後者選用新鮮的帶皮五花肉,加入食鹽、黑椒、丁香、香葉、茴香等醃料,再經風乾或熏製,可開胃、祛寒和消食。至於臘鴨能滋陰、補虛、利尿、消腫,可改善陰虛水腫、虛勞乏力、食少貧血、大便秘結等問題,男性陽氣不振亦適宜食用。

配蔬菜較健康

想享用臘味又不想影響健康,陳醫師提出了幾個建議:首先,進食前先把臘味蒸熟,以高溫殺滅當中的有害物質;其次,應拌以蔬菜一起食,如荷蘭豆炒臘肉、西蘭花炒臘腸等,因蔬菜有抗氧化功能,維他命又能分解加工肉中的亞硝酸鹽;此外,用水浸一浸臘味,可減低其鹹味和鹽分。最後當然是謹記「少吃多滋味」的原則,最好一星期只吃一次。

撰文:李凱兒 

部分攝影:張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