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otte Perriand敢於嘗試

戰後的家具設計界,才女輩出,惟20世紀初,能夠在事業上獨當一面的女設計師,並不多見,已故法國設計師Charlotte Perriand(1903年~1999年),稱得上是當中的表表者,憑着一顆好奇心,加上鍥而不捨、敢於嘗試的精神,不但成就了一件又一件的傑作,還成為早期現代主義運動中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自古成功在嘗試,Charlotte的崛起正好印證了這一點。自小已對設計感興趣的她,曾大膽地跑到著名建築師Le Corbusier的工作室嘗試應徵,雖然被拒諸門外,但她未有輕言放棄,24歲那年,憑着一件以鋼鋁打造的作品「Roof-top Bar」,於法國秋季沙龍展(Salon d'Automne)大放異彩,最終吸引Le Corbusier回頭請她加盟。

大膽運用新材質

Charlotte天生好奇心強,對新材質有敏銳的洞察力,不斷研究分析,又大膽運用,為設計帶來無窮可能性,令本來平凡無奇的日常物件變得有趣。事實上,Charlotte跟Le Corbusier合作期間(1927年至37年間),已設計出多項經典作品,包括Chaise Longue、Fauteuil Dossier、Swivel Chair等,靈感多來自街上的汽車及單車,二人開發的鋼製椅子更為機械時代的先驅。

遊歷亞洲獲啟發

1940年,Charlotte衝出歐洲到日本進行交流,並深受當地的傳統文化影響。之後,她更在亞洲遊歷數年,接觸到不同的製造技術,如建築美學、木工、竹編等,給她帶來更多新意念,令其創作更趨多元化。以「Ombra Tokyo」為例,其外形令人聯想起日本的傳統摺紙藝術,還可以堆疊起來。又如橡木枱「Ventaglio」,枱面如東方人使用的扇子,只靠3隻枱腳支撐,可謂別樹一格。值得一提,雖然Charlotte已逝世多年,但作品依然深受歡迎,證明了成功的設計是經得起時間考驗。

PROFILE

生於法國巴黎,早年進入了Ecole de I'Union Centrale des Arts Décoratifs,修讀家具設計,並憑着作品「Roof-top Bar」嶄露頭角,之後跟著名建築師Le Corbusier(1887~1965)合作,1940年在日籍設計師坂倉準三的引薦下,前赴日本作交流計劃,後來在亞洲遊歷一段日子,回到法國後繼續活躍於設計界,創造了不少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