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大禹治水年間有一位名叫巴解的人,是首個吃蟹的人,他將蟹「燙死食之」後,就正式開始了中國人吃蟹的歷史。數千年以來,中國各地不同菜系亦演變出多種烹調及食用方法,盡力保留蟹的鮮甜味道。南宋時期,江南一帶流行起花雕蒸蟹,將蟹的清甜與鮮味融入酒香之中,自此成為江南名菜──蒸醉紅蟳(蟳,即蟹)。今日請來灣仔一間著名上海食府的行政總廚朱東余師傅,和大家一齊細味「酒香紅蟳」的滋味。
朱師傅是揚州人,而揚州正正就是江南菜的發源地之一。朱師傅講解道:「蟳,一般是指蟹,還要是海蟹,而蒸醉紅蟳,其實即花雕蒸蟹,這味菜可以說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而最早有紀錄的是南宋時期。當時的著名詩人兼美食家林洪,於著作《山家清供》及《山家清事》就紀錄了各種食材及菜餚。《山家清供》更清楚寫下了如雞、鴨、羊、魚、蝦、蟹等食材的調味及烹調方法。當中以天然釀製的黃酒,蒸製鮮蟹的食法,更是不用調味不蘸醋已鮮味足,證明蟹與酒的匹配。」雖然黃酒蒸蟹的真正由來已經無從稽考,但朱師傅相信,黃酒與鮮蟹確實是絕配,也是及後演變成其他菜式的主要原因。
黃酒被譽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而紹興花雕則是黃酒的經典代表,愈陳愈醇厚甘香、酒性亦愈趨柔和,酒色愈見橙黃透亮,無論是直接飲用抑或入饌皆是極品。「我認為黃酒蒸蟹之所以被稱為花雕蒸蟹,因材料是花雕與鮮蟹,用料雖簡單,但做法卻相當講究而且絕不馬虎。首先要因應時節精選合時肥美的鮮蟹,如天冷的話,會用花蟹,味道清甜而肉厚;炎夏則選用六月黃,貪其鮮香肉嫩;踏入初秋,當然是用大閘蟹,吃其甘香豐膏與鮮味肉質。」
至於花雕必選15年以上的陳年極品,不但夠香夠甜,經陳存後散發點點酸味,保留了黃酒獨特的香醇與甘甜。然後將鮮蟹用清水洗淨,再用繩綑實,注入花雕酒浸最少半小時,一方面將蟹浸醉,另一方面釀酒香滲透蟹肉。浸過花雕酒的蟹醉醺醺的便可以斬件,之後再注入花雕浸過面,面層鋪上葱段及薑片,淋上雞油,放入蒸爐蒸至蟹剛好熟。時間視乎蟹隻大小而定,火則要大而不搶,將蟹香與酒味完全融合,一打開鍋蓋,香氣撲面而來,呈現出花雕蒸蟹最原始風味。
由花雕蒸蟹演變來的蛋白花雕蒸蟹,有說是80年代在香港興起的改良菜,現時已是不少高級粵菜食府及私房菜的招牌菜。朱師傅教路道:「蛋白花雕蒸蟹主要是利用花雕蒸蟹的湯汁,加1比1分量的蛋白將酒香與蟹鮮的精華一滴不漏吸盡。做法基本有兩種,一是將蛋白混合湯汁,再放上蟹件蒸煮;二是將蛋白預先蒸好,才放上蒸好的蟹件及湯汁。無論是哪種做法,都是要利用蛋白來突出花雕與蟹的獨特風味。」
相傳早在4千多年前的江南地勢低窪,加上雨量多,經常出現水災,更不時出現「夾人蟲」,用其又大又硬的鉗子四處夾傷人。後來,大禹派巴解先後到江南治水,巴解治水的同時,亦想出妙計對付夾人蟲。他命民工築起土城,在城邊掘深圍溝,灌水引夾人蟲入溝,然後用火將牠們燒死。火燒期間,竟然傳來陣陣鮮香味道,發現夾人蟲硬殼入面竟是鮮甜無比的肉質。就這樣開始了人類吃蟹的歷史,巴解也成為史上首位吃蟹的人。
撰文:褚愛琪
部分攝影:張群生
查詢電話:2827 9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