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故事中,有一些是絕對正確,而且孝的態度與方法是永不過時的。
第一孝「孝感動天」主角是舜,他少年時遭父親、繼母以及同父異母弟弟迫害,處之泰然,獨力承擔整個家庭的農作和家務。被感動的堯帝,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協助他把家庭裏裏外外都打點得妥妥當當,堯帝覺得舜有王者的能力和雅量,退位讓賢,成為舜帝。從這個故事,我們學到了克己復禮,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
第二孝「親嘗湯藥」主角是漢文帝,他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其母薄太后患病三年,文帝每晚通宵照顧,白天處理國家大事後,回到太后身邊打點一切,太后所食的湯藥,他親自嘗一口才放心給她食。在文帝無微不至照顧下,太后痊愈。文帝以孝治國,國富民強。他孝親的精神可嘉,也可以學,但不必把父母的藥嘗試,以免減少了父母的藥量,而且會影響自己的健康。
第三孝「嚙指痛心」主角曾參是孔子門生,《孝經》就是他寫的。曾參事母至孝,與母親心靈相通,有一天,曾參上山砍柴,家中有客到訪,曾母不知所措,急得咬自己手指,曾參即時感到心痛不安,速速回家,曾母與訪客都嘖嘖稱奇。今時今日,人人有手機,有急事不必咬手指就可以即時傳達,但曾參把母親放在心中的「孝心」,是值得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