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因為《二十四孝》中有些故事與現代脫節或者不合情理而全盤否定《二十四孝》,更不可以因此不再孝敬長輩。
魯迅在《朝花夕拾》一書中,用3,000多字篇幅寫了《二十四孝圖》,對一些他認為不合情理的愚孝作了批判,但這並不等於他反對孝道。
魯迅媽媽是個偉大母親,年輕守寡,家道中落,但她卻把首飾典賣,供魯迅去日本學醫,留學期間,魯迅發覺同胞對祖國的認識不足,「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決定不做醫生,拿起筆桿喚醒國民,媽媽姓魯,他的筆名就叫魯迅。回國後,魯迅與媽媽同住,每天出門都會說一聲「娘!我出去了。」回來也說一聲「娘,我回來了。」並買一些媽媽喜歡吃的點心,陪她聊天。母親在老家紹興住的是祖屋,到北平後,魯迅擔心媽媽不習慣租人房子住,向親友借錢買了一間房屋給媽媽住。
魯迅在《二十四孝圖》中說:「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倣效的,如『子路負米』、『黃香扇枕』之類的。『陸績懷橘』也並不難。」
子路是孔子學生,為了讓母親食到香軟的飯,不惜遠路負米回來。黃香九歲喪母,自覺負責照顧爸爸,夏天扇涼枕席,冬天暖熱被窩。三國時代六歲的陸績隨父親謁見袁術,袁術用橘子招待,陸績悄悄把兩個橘子藏在懷裏,臨走時掉了出來,陸績向袁術解釋,這是我留給母親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