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象形文字,上半部分是「老」字的一半,下半部分是「子」字的全部。父母先後去世,存活的另一半,就倚靠所有子女去照顧。父母在上,子女在下,這是尊卑之分,不能「無大無小」,而且也寓意子女必須把供養父母的天職扛在肩上。
父母愛子女之心,無微不至,子女孝敬父母,也應該無微不至。孝,是甚麼?子女怎樣做才算盡孝?
子夏是孔子十大門生之一,儒家稱這十位孔門傳人為「十哲」。子夏問孔子,孝是甚麼?孔子說,為人子女要盡孝,最難的是和顏悅色,主動關懷,並非只是等到父母有事了才去效勞,也不單單是有好的飲食才拿去給父母吃。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從心底裏孝敬父母,最終透過行動呈獻出來。這就是俗語所講的「有孝心」了。
古時「蓋棺定論」,由周朝開始,君王去世後,用謚號歌頌他們生前功德。漢朝為了提倡孝道,皇帝的謚以「孝」字開頭,例如孝惠、孝文、孝景、孝武、孝昭、孝宣、孝元、孝成、孝平、孝明、孝章、孝和、孝安……
清朝皇帝的謚號長達二十多字,但仍保留一個「孝」字在其中,例如,康熙謚號是「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乾隆謚號是「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方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