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五行:即將入伏 如何養生

中華《易學》與中華醫學是同源的,以陰陽、五行為基礎。中醫無論治療還是養生,都與天文、氣象息息相關。還有幾日,就進入三伏天了。

「上醫治未病」,所以主張冬病夏治和夏病冬治。冬天容易發生的病,夏天做預防的調理;夏天容易發生的病,冬天做預防的調理。夏天的養生調理提前在三伏天,冬天的養生調理提前在數九天。

三伏天也叫數伏,每年夏至後第三個庚日是初伏,這一天意味着進入一年四季最熱的日子三伏天;初伏後的下一個庚日是中伏;立秋後首個庚日是末伏。

以今年計算:7月12日(農曆六月初十庚戌)入伏,這一天到7月21日(農曆六月十九),共十天,是初伏。7月22日(農曆六月二十庚申)至8月10日(農曆七月初十),共二十天,是中伏。8月11日(農曆七月十一庚辰)至8月20曰(農曆七月二十),共十天,是末伏。末伏結束,也就是出伏了。

今年由入伏到出伏,共四十天,不過,並非每年的三伏天都是四十天,它取決於立秋的具體日子,如果立秋當日或立秋以後兩天內是庚日,這一年的三伏天就只有三十天了。相對而言,三伏天有四十天的那一年,天氣較三伏天只有三十天的年份熱。由於三伏天有四十天的機會較大,所以這段日子都是非常炎熱,中醫自古以來很重視三伏天的防病、養生。

方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