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要戒的五毒是嗔,俗家也有寫成異體字「瞋」。嗔,粵語讀「親」音,解作仇視、懷恨、憤怒、充滿敵意。
嗔與貪的心理是相反。貪,在思想、行動過程中得到短暫「幸福感」,貪名、貪錢、貪吃、貪飲、貪色、貪睡、貪小便宜,目的都是不顧後果令自己開心。嗔,在思想、行動過程中得到短暫「痛苦發洩」,這種人,看的、想的,都是負面,與他相處的人,那怕有千般恩義、萬般好處,但他都不感恩,只要對方稍有令他不順意,心中就起怨恨怒火,從眼表露出來就是「瞋」,從口發洩出來就是「嗔」,彼此之間友誼、親情,瞬間灰飛煙滅,大而廣之。遇到不如意,就「無名火起」,燒了再算。
「無名火」是俗家的講法,無名,顧名思義就是無以名之、無法解釋、無法形容,是主觀的情緒發洩。佛家稱之為「無明火」,佛家修為其中一個課題就是「無無明」,無明是不清不楚,不識好歹,不辨是非,也就愚昧無知,「無無明」是不存在這種愚昧無知,消除這種愚昧無知,以免「一場無明火,燒毀功德林」,一生辛苦積來的功德,在發火中前功盡廢,甚至連父母、夫妻、兄弟、朋友、賓主關係也因此了斷。
有些小嗔,雖不至於如此地步,但心中有此毒,一生都歡喜不來。例如,旅遊、看戲、親友聚會、親友請客,不讚美好,只吹毛求疵挑剔,身在福中不知福,只能生活在痛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