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蚊患免肌膚受罪

踏入五月天,天氣變得悶熱,又是蚊子作惡的時候,在巴士站候車一會兒已換來紅點處處!不想成為蚊咬的受害者,出門前宜做好防蚊措施,若不幸中招,亦切忌胡亂搔癢,以免抓損皮膚,增加細菌感染的風險。

切勿搔抓癢處

一般人被蚊子叮咬,皮膚又紅又腫,原因是蚊子的唾液含抗凝血劑及酶等物質,會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繼而產生過敏反應,釋出發炎因子,導致紅腫和痕癢,甚至有機會出現滲液及水泡,嚴重者可引致蕁麻疹或血管性水腫休克。雖然痕癢難耐,但皮膚科專科醫生胡惠福提醒大家不要搔抓癢處,以免抓損皮膚,增加細菌感染風險,而且搔抓過程可引致結節性癢疹,即皮膚出現非常痕癢的硬結節。「被蚊咬後,可即時以肥皂清水清洗患處,或利用冰敷來減輕發炎及止痕。市面上的止痕藥膏亦有一定幫助。若情況嚴重,應盡快求診,醫生會按需要處方外用類固醇藥膏與口服抗組織胺藥物。」

留意DEET濃度

坊間的防蚊產品眾多,當中含避蚊胺(DEET)的產品最具成效。「DEET可阻擋蚊蟲感應皮膚散發的乳酸或我們呼出的二氧化碳,防止蚊蟲接近,其濃度主要影響防蚊的有效時間,濃度愈高,防蚊時間愈長。成人使用的防蚊產品,DEET濃度應少於35%,小童則應少於10%。孕婦或哺乳中的婦女也可安心使用含DEET的產品,但個別人士在接觸過量DEET後,或會出現皮膚炎或過敏反應,如痕癢、紅疹等,應轉用含其他有效成分(如埃卡瑞丁、甲基壬基酮)的產品。」胡醫生續指,其他防蚊產品如防蚊手帶、防蚊貼等,以散發防蚊成分氣味的方式驅蚊,但成效較低,因它只能保護覆蓋之局部性皮膚。另外,聲稱可發出高頻音波以驅蚊的手機應用程式,效果亦成疑。

中藥驅蚊包DIY

驅蚊不一定要使用現成產品,大家可考慮自製中藥驅蚊包。據健福堂註冊中醫師王蘭華指出,某些草本植物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把它們製成香包,不但能散發天然香氣,還可達致驅蚊效果。

材料:白芷、紫蘇葉、薄荷、藿香、佩蘭、石菖蒲各5克

做法:剪碎材料,混合後放入香包袋內,以繩綁緊封口即成。

備註:如要自製室內適用的驅蚊包,每款藥材的分量需要增至10克。

使用須知:1.佩戴驅蚊包時,不宜直接接觸皮膚,避免引致過敏。

2. 用於家居的香包宜掛放於安全位置,免得小兒把香包打開,誤服內裏的藥材。

3. 驅蚊草藥多含有芳香物和揮發油,孕婦忌用,體質過敏或哮喘患者應謹慎使用。

4.必須定時更換,因驅蚊包的功效會隨着氣味消散而減弱。

幼兒防蚊小貼士

小朋友愛跑跑跳跳,體溫較高,經常出汗,特別易招惹蚊子,但要安心使用防蚊產品,不妨留意以下貼士。

1. 6個月以下的嬰兒不應使用含DEET的防蚊產品,並應採取物理障礙的防蚊措施,如在嬰兒車加設防蚊網、在睡床使用蚊帳等。

2. 6個月以上的幼童,建議使用DEET濃度少於10%的防蚊產品。

3. 成人應先將防蚊劑塗抹於自己的雙手,之後才塗抹在孩子身上,並可塗在衣服表面。至於被衣服覆蓋的皮膚則不應塗抹防蚊產品。

4. 應參考產品說明,有需要時才重新塗抹,避免過於頻密使用。

5. 如需要塗抹防曬產品,應在塗上防曬霜後15至20分鐘才塗搽防蚊劑。

6. 當兒童返到室內後,應洗淨曾塗上防蚊產品的皮膚,而曾塗上防蚊劑的衣服亦要徹底洗淨。

蚊子是播毒元兇!

被蚊子叮咬,皮膚又紅又癢,固然令人難受,但更可怕的是,蚊咬可令人感染登革熱、日本腦炎等傳染病,尤其是前者更於去年出現大爆發!

據衞生防護中心的資料顯示,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經由蚊子傳播,病徵包括高燒、頭痛、肌肉及關節痛、皮膚出疹等。第一次感染,病情一般較輕,病愈後對該血清型病毒會產生終生免疫能力,但對其他血清型病毒只有部分和短暫的交叉免疫能力。若隨後感染其他血清型的登革熱病毒時,出現重症登革熱的機會則較高。

撰文:余彩瑜

攝影:張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