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五行:灶的文化 源遠流長

古代風水非常重視灶,灶有一個發展過程。古字篆文,灶是這樣寫「竈」,中間是土,土下是昆蟲的象形,土上是穴。遠古時代,人類發明鑽木取火後,由生食進化到熟食,在土地上挖一個穴,放柴草點火,把食物放在上面烹煮。後來發明了灶,灶是火與土的結合,顯示人類用土造灶,灶上放鍋,下面燒火,開始懂得享受美食,灶就是用火煮食的土台。

民以食為天,天上派灶君到人間坐鎮灶台。遠古時代沒有廚房,只有灶台,北方天氣寒冷,灶台設在屋內,食飯、睡覺都以灶台為中心。君,是君王,灶君可以稱君,看似與君王平起平坐,但其實灶君比皇帝更高層次,因為皇帝要祭灶,「官三民四」,皇宮在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率先祭祀灶君,感謝灶君在即將過去的一年內的保佑,並歡送灶君返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皇宮「謝灶」之後,才輪到當官的以及平民百姓祭灶。

古時的廚房,在灶出現後很久很久才面世,廚房的「廚」字,戰國時期首次在《孟子》出現。孟子勸梁惠王,施仁政,尊重生命,不要濫殺無辜,以廚房為例,「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君子遠庖廚」,以庖廚譬喻殺戮戰場及行刑法場,並非是「君子遠離廚房」。

相反,歷來被廚師尊為祖師爺的伊尹,本身位居丞相,在商朝以丞相身份輔助商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他喜歡下廚,是中華菜系的奠基者,是名副其實的「廚神」。

方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