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城市都有流浪貓狗,而在發展落後的地方,因一般民眾缺乏關注動物福利的意識,令這些社區動物不時面對各種困難,為生存而掙扎。以尼泊爾兩個主要城市為例,當地的社區動物受瘋狗症與交通意外的「夾擊」,過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幸好在過去幾年獲「誰家的毛孩」創辦人張邨文伸出援手,總算迎來走出困境的曙光。
一直關注動物福利的張邨文,曾到澳洲、泰國等地參與義工活動,2015年到訪尼泊爾時遇上地震,決定留守當地協助救災,並為流落街頭的狗隻治傷和提供食物。「在尼泊爾,狗隻面對的問題非常多,最令人心痛是經常有狗隻被車輛撞傷,甚至輾斃!肇禍原因是社區動物太多,狗狗走出馬路的情況很普遍,加上市區的交通狀況非常混亂,很多司機為了趕路而忽略交通規則,以致意外頻生。在救助這些狗隻的過程中,令我深深明白到,事後的治療不能解決問題,只有透過絕育以控制狗隻數量,配合交通狀況的改善,才能減少意外的發生。」
根據統計,尼泊爾兩個主要城市有過萬隻社區狗,數量太多,覓食的難度大增,狗隻捱餓的情況甚為普遍,加上受疾病問題困擾,難免會影響民眾與社區狗的關係。張邨文說:「當地的狗隻多是溫馴友善,喜歡與人親近,反映民眾平日會善待牠們。可是,一旦發現瘋狗症個案,人人都怕被病狗咬傷,社區很容易產生緊張氛圍,甚至有人為控制疫情,以不人道的方法對付狗隻……所以我成立了『誰家的毛孩』,用兩年時間建立網絡,着手推行『捕捉、絕育、放回』行動,安排狗隻接受絕育手術,並為牠們注射防疫針,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2017年,首次「捕捉、絕育、放回」行動正式展開,於一個地震災後營地設立流動手術室,為66隻社區狗隻進行絕育手術和防疫注射;翌年則移師到加德滿都外,成功為203隻狗隻絕育。今年,張邨文會再次遠赴尼泊爾,分別到古城區和農村進行絕育行動,而來自「寵愛瑜伽」、多次為活動籌款的Sandie亦會加入義工團隊,希望能為當地的社區動物出一分力。Sandie說:「雖然絕育不是唯一方法,也不會收到即時成效,但我認為播下種子十分重要,希望這次活動能令當地人了解絕育對社區動物的好處,關注動物福利,從而令動物的生存環境得到改善。」
撰文:吳俊賢
部分攝影:莫文俊
部分相片:受訪者提供
網址:www.hshtn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