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角度探討SEN學童病理

家長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但調查數字顯示,本港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近年有上升趨勢,情況令人關注。為了提供改善SEN學童症狀的新方向,香港青年協會生活學院開設由註冊中醫師授課的「特殊學習需要(SEN)幼兒護理課程」,由中醫角度探討SEN兒童的病理、成因及治療方法,給家長及幼兒教育工作者多一個選擇。

以中醫理論解病

坊間向來少有從中醫角度探討SEN兒童問題,透過是次課程,學員可了解中醫學上的SEN兒童特徵、體質特點及病理。註冊中醫師兼課程導師李思樺(Belle)指出:「SEN小朋友的病位是以心肝脾腎為主,在心而言,其症狀是注意力集中不足、失眠、煩躁和多夢等;在肝者,情緒較難控制,容易激動、發怒;在脾者的表現則比較虛弱,記憶力會較差、做事散漫、容易疲累及生病;而在腎者則牽涉到行為上的問題,如滲尿、發育的速度較慢。」

有了基本概念後,導師會教授針對體質的治療方案,讓SEN兒童的問題得以持續改善,亦會介紹日常食療、穴位按壓及經絡推拿等養生內容,讓治療融入生活當中,相信小朋友會較容易接受。

選擇最合適治療

在共6小時的短期課程中,導師會就SEN兒童的常見病症,即亞氏保加症、自閉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及讀寫障礙,講解中醫的病因及病機理論,分析小朋友的體質情況及類型,並介紹相對應的治療方案,包括中草藥、針灸、耳穴和推拿,讓家長在認識這些方法的原理、特色、優缺點和實際操作後,為幼兒選擇最合適的治療。Belle說:「以中草藥為例,它們有疏肝解鬱、健脾益氣及滋補肝腎的作用,藉以改善兒童體質;至於耳穴,就是在耳朵上的適當穴位黏上貼布並輕輕按壓,以提供協助性的治療。」

香港青年協會持續進修中心課程主任關海寧補充指,過去針對SEN兒童的課程主要以輔導支援和西醫職業治療入手,是次課程開拓中醫治療手法的新方向,歡迎家長、幼兒教育工作者以及對SEN兒童有疑問的人士報讀。

日常推拿 調整失衡

養生內容是課程特色之一,透過溫和手法改善SEN兒童病症,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預防和治療。以推拿為例,有通經絡、行氣血及濡養筋骨之效,Belle介紹以下部分簡單手法及功效。

(一)補脾經

方法:用拇指羅紋面在小兒拇指羅紋面處作旋推法。

功效:健脾胃、補氣血。

(二)摩腹

方法:用食指、中指、無名指或手掌在小兒腹部按摩,一般按順時針方向,如小兒腹瀉則用逆時針方向。

功效:健脾和胃,理氣消食。

(三)捏脊

方法:用拇指、食指、中指同時用力推拿皮膚,沿小兒脊柱,自下而上,雙手交替捻動向前推行。

功效:通過刺激背部皮膚,起通督調神的作用,有益於患者的腦部發育及功能障礙恢復。

課程資料

課程名稱:特殊學習需要(SEN)幼兒護理課程

主辦機構:香港青年協會生活學院

日期:2019年4月9日至23日,逢星期二,共3課時間:7:30pm~9:30pm

費用:$1,000

網頁:https://clc.hkfyg.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