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路養胎3大要訣

相傳豬年出生的小朋友最旺父母,所以不少夫婦都會趁今年密密造人,希望生個肥肥白白的豬BB。據中醫師指出,婦女於妊娠期間會出現不同的生理變化,尤其是懷孕頭3個月,更要注意日常飲食,才能安胎、養胎。

要訣1/妊娠初期 忌吃山楂開胃

懷胎十月的辛酸,相信已為人母者最有切身感受。健福堂註冊中醫師羅光輝表示,妊娠初期會出現頭暈、嗜酸、厭食擇食、倦怠思睡、晨起口淡欲嘔等不適,同時又會感到乳房發脹或刺痛,這些徵狀一般會在3個月內逐漸消失,此階段的飲食以安胎為原則,不宜進食通便利尿的東西,包括一些可導致輕瀉的水果(如西梅),更忌服瀉藥,以免引致「胎漏」、「胎動不安」,甚至「滑胎」。羅醫師說:「經常欲嘔、口淡的孕婦,或會想到以山楂『開胃』,但在中醫學角度,山楂只消不補且活血通瘀,對子宮有興奮作用並促進其收縮,有機會導致流產。相反,青蘋果、葡萄、楊梅、番茄、話梅、鹹檸檬、陳皮等酸性食物屬性平和,較適宜孕婦食用。」

要訣2/燥熱不適 西瓜有助紓緩

想寶寶在肚皮內健康成長,準媽媽宜選清淡平和、營養豐富的食物,並要避免出現過飢或過飽,以防脾胃損傷。湯水方面,魚湯是首選(可用牛鰍、九棍魚入湯),亦可在湯水中加入人參、黨參、白朮等食材,以收健脾、補氣、長胎之效。花膠湯也是不錯的選擇,但花膠偏滋膩,消化能力較弱的孕婦不宜多吃。另外,婦女於受孕後,陰血聚於沖任以養胎,令身體處於陰血偏虛、陽氣偏亢的生理狀態,容易感到燥熱不適,此時可進食適量生冷食物(如西瓜)以作紓緩,但謹記任何時間都要戒魚生、雪糕等過於寒涼之物。其他飲食禁忌包括酒類、田七、蝦蟹、甲殼類食物等,前兩者可引致流產,後兩者則容易引致皮膚敏感。

要訣3/提防早產 切勿盲目清熱

至於懷孕7個月後,孕婦容易出現妊娠水腫及羊水過多等情況,日常飲食不宜攝入過多鹽分,更切忌以薏仁去水腫。「中醫古籍有記載指,薏仁具利水下行之效,孕婦不可隨意食用,否則有可能導致流產,而現代藥理實驗發現,薏仁會令子宮平滑肌興奮,導致子宮收縮。當然,薏仁會否導致滑胎的關鍵在於食用量,若是少量食用,不必過於擔心;相反,大量或連續食用,確有滑胎風險。」羅醫師續指,有意在36周後「清胎毒」的準媽媽,可適量地飲用清涼之物,例如每星期進食1至2次白蓮鬚、腐竹糖水或果汁,有助減低嬰兒患濕疹的機會,但此法不適宜體質偏於寒涼的孕婦,最好先向註冊中醫師查詢自身體質是否適合,以免因盲目清熱而引致早產。

日常生活 勞逸要有節

想好好養胎,孕婦除了要小心飲食,也要留意生活小節,作息規律是首要條件,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其次,孕婦要進行適當活動如孕婦瑜伽,以免氣滯難產,但不宜過度負重,亦不宜攀高,以防跌倒傷胎。性生活方面,妊娠期頭3個月內與7個月後,應避免房事,以免引致流產或早產。

食療提案

【除惡心】陳皮薑棗紅糖茶

材料:陳皮1片、薑2片、南棗2粒、紅糖適量
做法:把陳皮浸軟至起囊後切絲,南棗切半,所有材料加清水500毫升,以文火煲煮20分鐘。
功效:陳皮理氣健脾,生薑溫中止嘔,南棗養血安神,紅糖散寒暖胃。此湯適用於妊娠初期,嘔不能食或食入即吐者可藉此紓緩脘悶腹脹、精神倦怠、乏力思睡等徵狀。

【保安胎】杜仲排骨湯

材料:杜仲30克、排骨500克
做法:杜仲洗淨,排骨汆水,將材料放進鍋內,加清水1,500毫升,以武火煮沸後轉文火煮1至2小時,然後加鹽調味。
功效:安胎、補肝腎、強筋骨,此湯適用於妊娠初、中期有腰痛或陰道少量出血不適者。(需結合註冊中醫師的醫藥診治。)

【解心煩】蓮子心麥冬水

材料:蓮子心10克、麥冬10粒
做法:以250毫升熱開水浸泡材料10至1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蓮子心清心去熱、降火除煩;麥冬養陰生津、清心除煩。妊娠期間出現口舌生瘡、煩悶不樂、心煩失眠,伴有產前抑鬱徵狀者合用。

【去浮腫】赤小豆鯉魚湯

材料:桑白皮15克、白朮15克、茯苓15克、赤小豆30克、生薑3片、鯉魚1條
做法:鯉魚洗淨切塊,起油鍋,用薑、葱爆香,取出備用;其餘材料清淨後一同放入鍋內,加清水1,200毫升,以武火煮沸後再轉文火煮1至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鯉魚可利水消腫、清熱解毒、安胎通乳,此湯水有温陽補中、健脾利水之效。妊娠後期出現身體浮腫、小便短小、身體困重、胸悶及納呆的孕婦適用。

撰文:余彩瑜
攝影:蔡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