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英籍攝影師Gareth Brown動人的香港
Gareth不諱言,今天的香港不如20年前般可愛,每當他感到生厭時,就會走上天星小輪,觀賞維港景色,回想當初愛上這個城市的原因。圖中作品是大坑勵德邨,屬本港罕見的圓柱體建築物。
當我們對某個地方產生了感情,很自然會愛上它的過去與文化,繼而希望盡能力保留。居港23年的英籍攝影師Gareth Brown,10年前開展攝影項目《Bodies in Motion, Bodies at Rest》,邀請不同風格的舞蹈員參與,在富有香港特色的地方拍照,透過舞者的動人姿態,呈現這個城市的美。縱使部分拍攝地點已成為歷史,但觀者依然可以在時而優雅、時而大膽的作品中,找回一些似曾相識或漸被遺忘的記憶。
深受龐克文化影響
與別的藝術家故事不同,Gareth坦言與攝影並無特別淵源,只是在其他藝術媒介都發揮得不如意時,攝影選擇了他。「少年時期,我跟大部分英國學生無異,有不少機會接觸藝術,曾嘗試繪畫、雕塑、木藝等創作,結果都是慘不忍睹;但每當拿起相機,我發現拍出來的照片挺不錯,從中得到滿足感,漸漸對攝影產生興趣。」
英籍攝影師Gareth Brown居港23年,希望透過攝影,給港人送上一份回禮。
Gareth感激項目總監Liz(右)的協助,令整個拍攝過程變得順利。
位於鶴咀的英軍機槍堡屬於二戰遺迹。
除了攝影,Gareth曾是一名Band友,熱愛龐克音樂(Punk Music),當中的態度正是放手嘗試,容許自己有失敗的能力和本錢,而在龐克文化的影響下,他決定辭去沉悶的辦公室工作,把攝影興趣變為事業。
無法抗拒香港魅力
為拍攝東區走廊,Gareth於清晨6時已乘坐舢舨到達現場。
芭蕾舞蹈員的優雅動作,跟船灣淡水湖副壩的淨白背景相映成趣。
位於樂華南邨停車場天台的遊樂場是港人熟悉的打卡熱點。
及至90年代,一直在英國生活的Gareth被家人要求來港團聚,心裏有點不是味兒,皆因他對香港的認識不多,也不特別欣賞,只看過電影《蘇絲黃的世界》,然而,香港的城市魅力馬上改變了他。「還記得1995年的聖誕節,當時香港的污染程度尚算輕微,抬頭可看到藍天白雲,還有充滿視覺刺激的垂直建築物,相比起英國郊區的陰暗、潮濕,實在叫人興奮。再者,只需要短暫的車程,你可到達泰式餐廳、愛爾蘭酒吧,甚至可前往一個悠閒的沙灘,這個世界還有甚麼地方可給你如此多元化的生活?」
不滿足於商業攝影
蓮花山廢校在Gareth的鏡頭下,散發一份清幽的氣息。
Gareth邀得香港韻律泳隊參與西貢雙鹿石澗的拍攝工作。
Gareth早前參與大型攝影活動「香港•攝谷」,作品備受賞識,圖為西環泳棚,是香港市區碩果僅存的泳棚。
除此之外,英國的攝影行業發展相對成熟,攝影師負責的範疇都變得專門,時間長了,難免感到沉悶;但在香港,Gareth可涉獵的拍攝範疇廣闊得多,包括室內設計、時裝、飲食、運動等,不但令他的才華得到發揮,更在短短幾年間成為一位薄有名氣的商業攝影師。不過,熱愛攝影的他,漸漸發現作品縱然美麗,但只是因應客戶要求而拍攝,看不到個人色彩,後來回想起初來香港任英語補習老師賺取生活費的時光,對學生口中的港人生活極感興趣,於是開始籌備個人攝影項目《Bodies in Motion, Bodies at Rest》。
藉舞蹈說地方故事
已拆卸的灣仔同濟中學被大樹包圍,體現大自然與建築的結合。
拍攝計劃開展至今,Gareth走訪了多個別具特色的地方,包括位於鶴咀的英軍機槍堡、荒廢了的蓮花山公立學校、已被拆卸的船街同濟中學、不少港人每天都會經過的東區走廊等等,並於作品中融入了舞蹈元素。「我希望與中外朋友分享香港的迷人景致,但又不想局限於純粹的風景拍攝,於是邀請不同風格的舞者參與,透過動感的甫士,帶出該地方的味道。拍攝時,我不會指導舞蹈員做動作,亦不會拍攝一些明知會在Instagram大受歡迎的舞姿,所以我只會跟舞者道出拍攝地點的故事,讓對方自行消化,再透過肢體表達感受。」
送給港人的禮物
Gareth坦言,整個項目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獲准進入拍攝場地。「以灣仔船街的南固臺為例,它屬於一級歷史建築,日佔時期曾被用作囚禁慰安婦,我一直渴望入內拍攝,可惜去信當局申請未獲批准。此外,我在理工大學賽馬會創新樓(Innovartion Tower)拍攝時,竟遭到驅逐,這是挺諷刺的,因為這是藝術教學大樓,而我正是在創作藝術啊!」雖然拍攝時偶爾感到氣餒,但Gareth仍樂在其中:「這20多年來,香港都待我很好,也許這項目就是給香港人的回禮,希望藉着照片,喚起大家對這個城方的愛。」
撰文:余彩瑜 
攝影:郭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