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畢業展 拆解社會問題

香港寸金尺土,社會充斥着各種土地問題,屏風樓、摩天大廈遍布整個城市;而在人頭湧湧、步伐急速的油尖旺區,途人幾乎沒有停留的空間。有見及此,一眾中大建築學院的碩士畢業生,就以「Make Some Noise」作為畢業展主題,透過所學到的知識,製作出不同設計圖和模型,反映社會現況,藉此增加香港人的關注。

實際行動 Make Some Noise

香港中文大學早前舉行了第二十二屆建築碩士畢業作品展,展現了40多位畢業生過去多年的學習成果。他們的作品取材廣泛,包括房屋、保育、城市設計、公共基礎建設、傳統建造、建築科技和電腦化設計等,目的是讓公眾了解到建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作為本屆畢業展委員會主席的郭雅琳(Karen)表示:「面對現今社會上的種種問題,我們不單止是為社會發聲,或向各界提出訴求,更想將我們花了一年時間籌備、搜集資料所得的改善計劃與普羅大眾分享,希望能夠以實際行動『Make Somew Noise』。」

以「維修」回應發展

隨着香港維修業日漸沒落,林敏欣(Milly)遊遍各區,發現只有在深水埗才能找到這些碩果僅存的維修小檔,其畢業作品的靈感便是源自於一檔隱身於兩棟大樓之間的水電維修店。「翻查資料顯示,大廈前身原為一棟矮小的唐樓,可是當舊樓清拆後,因為不夠地方重新興建這座高樓,所以稍為移動大廈地界,造成大廈之間有個空隙。而當地居民面對這樣的變遷,就選擇『攝入』一間小店,作為社區的『修補』。這令我深受啟發,原來香港的維修業,不只是修理物件,更可以是對城市發展的回應。」想到未來的深水埗,將會有愈來愈多「牙籤樓」,她認為可以把這些獨立的大樓全部貫穿,如此既能善用大廈與大廈之間的空間,又有助令社區更緊密。

兩層天橋疏通人流

在人來人往的旺角街道,我們似乎連停下腳步的機會也沒有。針對這點,Karen便構思將現時旺角的行人天橋改建成兩層天橋的計劃。一方面,上層可作休憩用途,讓人隨意流連,進行Busking、觀鳥等活動;另一方面,下層又可維持往來旺角及旺角東的功用,甚至連接更多街道及建築,如花園街、金魚街、旺角街市等。對於有人曾表示擔心計劃會令地面人流流失,造成地舖客源減少,她卻認為:「在人流稀少的地方,兩層天橋的方案自然是不可行,相反在旺角實施這個計劃,不但有助解決人口高度密集的問題,更豐富了天橋的實用性,讓大家可在一個地方,享受多重體驗。」

撰文:馬珮嵐

攝影:張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