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見證歷史的航道

昔日的香港,曾是一個小小的漁港;時至今日,仍有不少漁民堅持老本行,長居於水上,以捕魚維生。對本地漁業興衰一無所知?登上本港唯一仍在航行的古董中式帆船出發,環遊筲箕灣避風塘、柴灣避風塘、鯉魚門等地,除了可親睹平時較少留意的城市風景,更可一嘗拉帆、織魚網等體驗,認識漁民的生活文化。

新增東邊航線

曾幾何時,維港經常有帆船航行,但時至今天,如果你仍見到古董中式帆船駛過,它只會是「鴨靈號」—一艘有60多年歷史的木製觀光船。不說不知,這艘船曾是漁民的生財工具,後來被改作接載遊客,但因日久失修,有段日子沉沒大海,如今能重見天日,本身已夠晒傳奇!最近這艘揚翔着三桅紅帆的老船,開啟了新航線,引領大家遊覽香港東邊的海域。旅程以筲箕灣避風塘碼頭為起點,沿途會經過愛秩序灣、西灣河、阿公岩、香港海防博物館、柴灣避風塘、魔鬼山、鯉魚門村、油塘一帶,全程約兩小時,大家可親睹平時難得一見的城市風景,更有導賞員分享漁村歷史、漁民生活,以及不同漁船的特色。

認識漁業歷史

別看現時香港海灣風平浪靜,回到漁業最鼎盛的60年代,大大小小的避風塘均擠滿漁船,尤其是颱風襲港的日子,情況更為墟冚,柴灣避風塘的出現正是當年政府為解決船隻泊位緊拙而設。隨着時代變遷,本地漁業已式微,但仍會見到小量漁船活躍於近岸一帶,而且形態各異。據導賞員解說:「拖網捕魚是以前香港漁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目前當局已立法禁止在本港水域進行拖網捕魚),由兩艘漁船共同操作,拖曳一張裝有網袖的袋形網,在海床捕捉底棲魚類,這方法稱為『雙拖』,是魚獲最高的捕撈方式。至於『單拖』只需一艘漁船拖動漁網,它們的特徵是船尾設有拖板及拖架。還有一種單拖出動的漁船叫『蝦拖』,特點在於舷外兩旁的叉架,當叉架下垂,便可拖行海中十多個網。」

學習編織魚網

除了欣賞海上風光,船上的活動同樣豐富,大小朋友可戴上漁夫帽打卡,兼體驗漁民生活,例如可走到船頭甲板,在經驗老到的船員指導下,用小手拉起桅上的紅帆,感受乘風啟航的滋味;又可向船員偷師,學習編織漁網的技巧,體會魚獲得來不易的道理。值得一提,富有歷史價值的鴨靈號,猶如一座活的博物館,不但展示水上人家的生活用具,如蝦籮、葫蘆等,更保存了船隻未經修復前的一些殘骸,包括附滿蠔殼的木塊、生了銹的銅鈴等,真的到處都是影相位。臨走前,大家可寫上心願紙,將它掛在船身不同角落,讓祝福隨風飄揚。

鴨靈號文化體驗遊

出發日期:逢星期日(確實日期以網站公布作準)

登船地點:筲箕灣公眾碼頭

費  用:成人$150/位、小童(4~11歲)$90/位

網  址:www.dukling.com.hk(名額有限)

關於鴨靈號

建造於50年代,是一艘擁有三根桅杆的木帆船,早年是漁民出海捕魚的工具,後來落入一位英國商人的手上,被改造成觀光船;4年前因日久失修而一度沉沒,幸得有心人打撈,進行大規劃修復,最終於2015年中啟航,成為目前維港唯一仍在運行的古董中式帆船。

撰文︰馬珮嵐

攝影:盧展程

模特兒︰Karia@2indi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