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五行:學無常師 擇善而從

雖然,唐代名醫王冰註釋《黃帝內經》把長夏定義為六月,但也不是說了算,因為中醫不是祖傳就是跟師父學(師父與師傅不同,點心師傅、裝修師傅只是尊稱,師父則是人倫,七父八母,父母、伯父母、叔父母、姑父母、師父母、外父母、舅父母及姨母,所以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祖宗以及師父的教訓,不可違背,由唐代到現代,不少中醫權威對「長夏,六月也」說法並不苟同。明朝名醫孫一奎說:「用古人之法,審其用法之時,得其立法的心。學無常師,擇善而從。」講得很科學,但長夏的具體時間始終沒有統一說法,孫一奎醫學論著很多,至今仍被採用,他道號生生子,活到九十八歲,可見他的養生術了不起,聽他話不會錯。

直到2006年,內地的中醫教科書,才綜合古今各門派智慧,把長夏定為由夏至到處暑,期間包括小暑、大暑、立秋,這段時間正好是一年最熱的,先是三伏天,然後是爭秋奪暑。

作為養生,按照夏季養心,長夏養脾胃的原則,兩者兼顧,由立夏到處暑,在上半段以養心為主,下半段時間以養脾胃為主,這樣就會達到道家養生的天人合一,順其自然的本子。

回到現實,在立夏之前,這十幾日仍然是暮春天氣,陽氣漸升,多作戶外活動,趁陽光未太猛烈時曬太陽,抒發身心,增加營養,改善睡眠,以最佳狀態迎接容易燥熱的夏天。

方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