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積德這樣重要,我們應該如何積德呢?
道理很簡單,三個字——「積陰德」。做的方法也不難,悄悄積,天天積,時時積。
宋朝忠臣良相司馬光(就是七歲砸破水缸,智救頻臨溺斃小朋友的那位神童),四朝元老,當過太子的老師,調解過皇帝與王太后之間的矛盾,當過丞相,也編寫了與司馬遷《史記》齊名的《資治通鑒》。在《家訓》中,司馬光這樣說:「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陰德的意思是默默去做善事、好事,因為「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在《了凡四訓》這樣教導兒子:「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暗地裏做了好事,積了陰德,人知道不知道,都無所謂,因為你行善積德目的是助人為樂,不求回報,但是,人在做,天在看,天眼昭昭,上天會代受惠人報答你的。袁了凡上懂天文,下懂地理,融匯儒釋道三家的智慧,寫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本來是四封家書,後來有高僧把這四本家書合編為《了凡四訓》,大量印製,分贈給善信,自此,這本教人安身立命、自我完善、行善積福、謙卑修德的家書,成了中國有歷史以來第一本勸善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