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時多伸展防坐骨神經痛

腰痠背痛是很普遍的都市痛症,當痛楚持續或蔓延到腳部,或已患上坐骨神經痛!除了腰椎出現壓痛感,坐骨神經痛患者更有可能出現下肢麻痹、大小便失禁等問題,所以不能掉以輕心。聽從專業脊醫的意見,加深對痛症的認識,並於工作期間安排小休兼進行伸展運動,可望提升脊椎健康。

姿勢不良惹禍

坐骨神經痛於近年漸趨常見,據香港執業脊醫協會委員朱珏欣脊醫解釋,坐骨神經是由第4至第5節腰椎神經組合與第1至第3節骶骨神經組合所拼湊而成的神經束,屬於人體內最長、最粗的神經線,當這部分脊椎關節功能失調,引起神經束及血管受壓而出現痛楚、麻痹及肌肉萎縮,便稱為坐骨神經痛。「此痛症是由連串的損傷積累而成,如長期姿勢不正確、肌肉張力不佳、運動創傷、重複性工作勞損等;另外,椎間盤突出、骨刺或脊椎間神經孔道的變形,都是導致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日常坐姿不良(如蹺腳坐、側坐)、工作需要長時間坐下或彎腰、孕婦、腰背曾受過創傷者,都屬於高危一族。值得一提,糖尿病會提高患者神經損害的風險,年齡增長亦會增加脊椎患骨刺的機會,大家必須留意。

引起生活不便

病徵方面,坐骨神經是沿着臀部、大腿後部一直伸展至小腿及足部,所以大多數患者於腰椎部分會有明顯的壓痛、鈍痛、灼痛、鑽痛及抽痛感,痛楚通常始於臀部,再沿小腿後外側放射至腳背和下肢;受壓嚴重者會出現患側下肢麻木、局部皮膚感覺過敏、小腿外側感覺漸弱,或腱反射消失等,感覺異常區域與神經分布區域一致,多限於小腿後外側和足部,當出現咳嗽、噴嚏等動作時,疼痛更會加重。「痛症為患者生活帶來不適及不便,若脊椎的巨大凸出物向後方壓迫馬尾神經時,可出現雙側重度坐骨神經痛、會陰部麻木與排便排尿無力,晚期更有機會導致雙下肢癱瘓、足下垂,以及下肢後外側與會陰部痛感覺消失,亦可能出現排便功能障礙,甚至大小便失禁。」

多種治療選擇

當受到痛症困擾,患者可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脊骨矯正是選擇之一,脊醫會利用生物力學的槓桿原理,在不使用藥物的前提下,為患者作出矯正治療;利用脊科3D脊骨牽引機,亦可給脊椎進行放鬆、牽引和矯正療程。另外,一些軟組織治療如短波、熱敷、腰椎牽引、磁場治療、電刺激、向量干擾波等,亦可放鬆肌肉、紓緩坐骨神經痛、減輕局部神經壓迫等徵狀;若情況嚴重者,則要考慮入侵性治療,如進行手術。朱脊醫補充:「由於治療效果因人而異,建議患者定期進行治療或每半年檢查脊椎一次。至於要預防坐骨神經痛,謹記時刻保持良好坐姿,盡量避免長時間坐立,建議每30分鐘轉換一下坐姿,運動前亦要做足腰背熱身,以減低受傷機會。」

伸展運動提案

為了提升脊椎健康,朱脊醫建議大家定時進行適當的腰背伸展運動,以放鬆繃緊的肌肉。

1. 胸部上提動作

坐在椅子上,雙手放在兩側,雙腳平放於地面。通過呼吸,輕輕將胸部肌肉往天花板方向提升,注意保持雙眼平視,下巴與地面平行。維持動作10秒後放鬆,重複5至10次。

2. 肩胛回收動作

保持上述的胸部上提動作,但雙手改為叉腰,雙臂盡量向後回收靠攏,胸部可以感覺到拉伸的力量。維持動作10秒後放鬆,重複5至10次。

3. 頸骨彎曲動作

頭部稍微前傾,像做出點頭動作,直至感到頸背有拉伸感覺。維持動作10秒後放鬆,重複5至10次。

4. 背部、頸部及肩胛肌肉加強動作

站立,雙手手指交叉扣緊並放在腦後,手肘微微向後拉,肩部盡量靠近。維持動作10秒後放鬆,重複5至10次。

5. 牆角胸部拉伸動作

面對牆角站立,雙手平舉到肩部高度,左右手分別扶着一面牆,然後身體向牆角傾斜,拉伸胸部肌肉,保持約15秒鐘,然後放鬆。重複動作5至10次。

撰文:余彩瑜

攝影:盧展程

模特兒:Kay@Times Media 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