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五行:廿四節氣 非常科學

國際天文學家認為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四大發明之外的另一偉大發明,除了二十四節氣在黃道,定位準確之外,也因為二十四節氣對亞洲大部分地區,以及其他洲的部分地區的氣候有參考價值,日本、韓國、越南都各自參照《太初曆》和二十四節氣制訂曆法。

二十四節氣是先賢科學,簡明有系統地去解讀玄妙、深奧、雜亂的氣象,把「天有不測之風雲」變成天氣預測預報的根據。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提醒人們,四季開始變化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根據太陽在天球的高度,計算出太陽與地球的天文距離,更具體反映中國及世界其他地區的四季變化。由於地區的經緯度有差異,所以,真正春、夏、秋、冬四季,到這四個節氣才普遍應節。

春分,晝夜平分後,隨即變得日長夜短,太陽每日照射的時間愈來愈長,天氣愈來愈熱;秋分晝夜平分後,日短夜長,天氣愈來愈涼。歐洲四季更迭比亞洲遲,所以中國術數大多以立春為一年的開始,八字算命、九宮飛星論流年吉凶方位、十二生肖運程預測的主要流派,都以立春為重要根據。歐洲則以春分為每年的起點:十二星座運程,第一個星座就是由春分點開始計算的白羊座,而耶穌則是在春分後第一個月圓夜後的第一個星期五受難被釘死在十字架,第三日(也就是星期日)復活,象徵地球萬物在春分後復甦。

方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