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分兩種
每逢秋天,不少人會出現一些乾燥徵狀,如喉嚨乾涸、皮膚痕癢、容易流鼻血等,據註冊中醫師徐澤昌解釋,中醫學有所謂「六淫」,意指四季變化的現象,包括風、寒、暑、濕、燥、火,當某一種氣候超越了人體可以接受的範圍,就會形成邪氣,而秋天的氣候特質是燥氣旺盛,要是氣候過分乾燥,便容易令人受燥邪侵襲。由於燥邪特別容易犯肺,若肺部水分不足,就會出現乾咳無痰或少痰的病徵,嚴重的話,甚至會咳出血絲!徐醫師又指出,秋燥可分為涼燥和溫燥,前者多出現於深秋,患者會出現明顯的乾燥徵狀,或會有風寒襲表的表證,如乾咳無痰或少痰、畏寒肢冷、面色蒼白、口乾舌燥等;溫燥則多在夏季尾、秋季初出現,若受燥熱之邪入侵,就會有乾咳無痰、咽喉乾痛、心煩氣燥、經常覺得口乾口苦等徵狀。
預防勝治療
潤燥有「梨」
防秋燥,梨是常用食材,其水分豐富,生食已有清熱降火、生津解渴、幫助消化等功效,但寒性體質人士不宜多食,否則易傷及脾胃,可引致腹痛、肚瀉等問題。以雪梨煲成湯水,雖然可減低梨的寒性,但仍然偏寒,不建議寒性體質者飲用。至於以川貝燉梨,煮法最為平和,可最大程度地消除梨的寒性,止咳功效亦最為理想。注意,患有風寒咳嗽及孕婦,不宜食梨,以免脾胃受寒。
食療推介
滋陰潤燥湯(2~3人分量)
做法:雪耳浸水至軟身,木瓜去籽切塊,其餘材料洗淨備用。將所有材料放進煲內,加入適量清水,煲1~2小時,即可飲用。
功效:滋陰潤燥,適合出現舌燥唇乾、咽喉乾涸、皮膚乾燥等徵狀的人士。
注意:脾虛泄瀉者不宜飲用。
紅棗百合蓮子飲(1人分量)
做法:紅棗去核,連同其他材料一併洗淨,再放入杯內,加適量沸水焗5~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適合咽乾疲倦、心煩失眠的人士,能益氣生津、潤肺安神。
注意:感冒者不宜飲用。
川貝燉梨(1人分量)
做法:切下梨子頂部做蓋,取出梨核,挖走部分梨肉,加注清水,放入川貝粉及冰糖,以文火蒸45分鐘。
功效:潤肺止咳,適合有乾咳、喉嚨乾、聲沙無痰等徵狀的肺燥咳嗽者服用。
注意:寒咳及痰濕咳嗽者不宜服用。
撰文︰馬珮嵐
部分攝影︰盧展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