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赴音樂之都邁向大師之路

每個學音樂的人,或多或少都希望提升自己的層次,但每次高峰過後,總會遇上瓶頸……為了突破自己,有人會拚命練習,亦有人會尋找大師指導。最近,有中學與音樂機構合作,舉辦了一次音樂大師班課程,帶領同學前往奧地利維也納,以歐洲傳統的大師班模式學習,藉此提升音樂造詣。

一連5天授課

對大部分香港人來說,音樂大師班或許是一個新穎的概念,但其實這種學習模式,在歐洲已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Arte Musicale Limited執行董事吳頴姿(Faith)表示:「在歐洲,音樂大師班一般是讓演奏技巧已達演奏水平的人參加,目的是要透過大師的指導,提升演奏技巧。一般來說,大師班都會連續數天授課,上課時,老師會在眾人面前指導其中一位學生,除了上課的學生得益,在坐的聽眾和其他學生亦能透過觀察學習。可是,香港的大師班大多以講座形式進行,未必可以針對性地改善參加者的技巧,加上這些講座多數會在一天內完成,因此內容亦相當有限。」為了讓本地學生跳出框框,改善他們的演奏技巧,今年7月,Faith與4間真光中學合作,帶領同學遠赴「音樂之都」維也納,深入當地的音樂學院,參加連續5天的大師班,直接從大師身上學習,擴闊音樂視野。

注重情感表達

真光女書院音樂老師謝穎心表示:「要參加傳統大師班,一般都要先經過嚴格的挑選和面試,以往只有很少人有機會得到直接指導,由於我們以包團形式安排課程,因此每位同學都能夠參與學習,是一次難得的機會。」這次大師班分為鋼琴、長笛、小提琴和聲樂4組,參加者要挑選適合自己的組別,在出發前熟練3首樂曲,再由大師針對性地提升演奏技巧。

是次活動共有18位同學參加,中三的蔡旻赬、中五的趙雪盈、李昕羨和仇穎妍均是參加者之一。專攻鋼琴的蔡旻赬和仇穎妍表示,這趟旅程讓她們體驗到歐洲與別不同的教學方式。蔡旻赬說:「香港的教學模式較着重技術,老師都想學生依照自己的方式演奏,相反,歐洲較注重情感的表達,教學模式相對自由,希望學生憑自己的感覺演繹樂曲。」仇穎妍補充:「大師班的老師亦會講解樂曲背後的故事和作曲家的動機,甚至加入一些生動的例子,例如以天空和大地來比喻音色,協助我們理解這些樂曲。」

從觀察中學習

除了對樂曲的了解,大師班亦教授了一些有助演繹的技術,聲樂組別的李昕羨說:「以開聲為例,我們一般會分別以2種方法開聲,而大師班的老師卻將之二合為一,令我們更容易進入狀態,並非單純的熱身活動。此外,在課程的第3天,老師更按照我們的音域,額外教授了一首名為《Vaga luna che inargenti》的歌曲,令我們有更多機會了解維也納的音樂。」

完成了自己組別的課堂和練習後,同學亦可以自由到其他組別參觀,透過觀察了解自己的不足,學習長笛的趙雪盈說:「很多時,我們都忽略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點,但看到其他人被老師指正問題,自己亦會作出相同的反省。這次的大師班,我不僅在長笛課中改善了running notes的技巧,亦透過觀察鋼琴課程,掌握了注入情感的要點。」完成大師班後,一行人更參觀了莫扎特和貝多芬的故居,又到訪了當地的音樂博物館,了解各種樂器的演變。

撰文:吳俊賢

部分攝影:張錦昌(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