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勤抺汗防濕疹發作

濕疹令人痕癢難耐,原來發病成因除了天氣轉變、致敏食物、塵蟎、化學物料外,汗水加上烈日,也有機會令皮膚過敏,繼而爆發濕疹。雖然濕疹不會危害性命,但可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構成嚴重影響。想遠離濕疹的纏擾?不妨參考西醫及中醫的意見。

汗水誘發濕疹

乾燥是引發濕疹的成因之一,每當轉季期間,天氣變得反覆無常,皮膚一旦適應不了氣溫與濕度的改變,很易出問題。至於夏天又熱又濕,皮膚理應不乾燥,但不等如濕疹不會發作!皮膚科專科醫生盧景勳指出,汗水可刺激皮膚,令人痕癢,誘發濕疹的形成,夏天汗水量特別多,所以不能掉以輕心。此外,飲食因素、環境因素(如塵蟎、霉菌),或使用不適合的護膚產品(如含有香料、防腐劑或其他化學成分),同樣有機會令皮膚產生過敏,繼而導致濕疹。內在因素亦不容忽視,尤其是遺傳因素,如果父母雙方或任何一方為濕疹患者,子女受濕疹困擾的風險會大大增加。皮膚的角質層是另一個問題,健康的角質層會自動代謝和新生,但有些人的角質層較乾燥,很容易裂開,造成泛紅、發炎等症狀。心理方面,情緒、壓力等問題亦會誘發濕疹的出現。

認清產品成分

要改善濕疹問題,必須注意為皮膚補濕。選擇護膚產品時,應以不含香料、少化學成分為原則。記得先閱讀成分標籤,看看是否有任何致敏成分,如香料、部分防曬劑(如二苯酮Benzophenone)、部分保濕劑(如羊毛脂Lanolin、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丁二醇Butylene glycol)、部分防腐劑(如甲基異噻唑啉酮Methylisothiazolinone、甲醛Formaldehyde、對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s)等。轉換新產品時,最好先在手背或耳背使用,待5至7天,看看有否過敏情況出現。盧醫生又提醒大家,夏天要勤抹汗,以免汗水刺激皮膚,或誘發細菌感染;進行戶外活動時,必須做好防曬,切勿暴曬;洗澡方面,水溫不宜過熱,否則會洗走皮膚表面的油脂。此外,有研究指出,兩成嚴重濕疹患者有食物過敏,所以養成健康飲食習慣也很重要,避免進食煎炸、醃製、即食、過甜的食物,以免影響腸道益生菌的生長,令腸內微生態平衡出現改變。

小兒濕疹多於5歲前發作

有資料顯示,9成濕疹患者於5歲前發病,所以不少家長都很關心小兒濕疹的問題。盧醫生說:「要判斷孩子是否高危濕疹患者,應先了解父母健康背景。如果父母雙方或任何一方患有過敏問題,如濕疹、哮喘等,其子女便屬高危人士,父母就要多加留意。若發現孩子有皮膚敏感、皮膚乾燥、甩皮等現象,應盡快求醫。如果皮膚過敏能及早受到控制,可減輕其他敏感症的形成。」另一研究指出,如果幼兒6個月前接受母乳餵哺,可增強抵抗力,亦可減低敏感機會。

中醫的話

註冊中醫師劉芷寧指出,濕疹的成因分兩種──外因與氣候變化、空氣污染或接觸敏感物質有關;內因則與體質有關,患者因先天稟賦不足,脾胃較虛弱,令體內運化水濕功能較差,容易積聚寒濕或熱濕等,皮膚容易出現濕疹,而實際臨床所見,不少患者多是不止一種內因致病,治療方面也較複雜。劉醫師補充,要防範濕疹發作,宜從改善生活習慣着手,避免熬夜,飲食宜清淡,戒吃濕熱及濕毒食物,如蝦蟹、牛肉、朱古力、辛辣食物等。此外,飲用健脾祛濕的湯水,有助患者調理體質,預防濕疹,但若濕疹已經發作,湯水不能用作治療,求醫才是上策。

綠豆薏米海帶湯(3至4人分量)

材料:綠豆150克、海帶100克、赤小豆30克、生薏仁30克、豬脊骨250克、生薑3片

做法:綠豆、海帶浸泡及洗淨,豬脊洗淨汆水。用12碗水煲約2小時。

功效:具備清熱解毒、利濕止癢、滋陰降火等作用。濕疹患者最好一星期飲用2至3次。脾胃虛弱、虛寒體質人士慎用。

土茯苓生地瘦肉湯(3至4人分量)

材料:鮮土茯苓90克(如乾品取60克)、生地黃20克、赤小豆30克、炒扁豆30克、蜜棗2至3粒、生薏米30克、生薑2片、瘦肉250克

做法:瘦肉汆水,其他材料則浸洗。用12碗水煮3小時。

功效:能清熱祛濕、涼血潤燥,對皮膚乾燥搔癢、濕疹、牛皮癬患者均有幫助。孕婦、虛寒體質人士慎服。

百合桑椹青欖湯(1至2人分量)

材料:百合30克、桑椹子30克、南棗5枚(去核)、茯苓15克、青欖6粒

做法:材料浸洗,用8碗水煮2小時,如伴有腰膝痠痛,可加瘦肉或豬脊骨250克同煮。

功效:能滋陰養血、補虛安神,對慢性濕疹反覆發作者有幫助。濕熱體質人士不適用。

撰文:黎雅麗

部分攝影:郭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