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裕也為電影而活

東京是全球最熱鬧的城市之一,部分地區更是不夜天!可是繁華背後,有很多人身處社會邊緣,亦有人走不出「311」帶來的傷痛,每天為生活苦苦支撐,只能看見半邊世界……繼《字裡人間》和《患難家族》後,日本著名導演石井裕也(Ishii Yuya)的新作《東京夜空最深藍》,剛於香港國際電影節作亞洲首映,透過兩個不完整的半邊人,描繪東京當下的狀態,給一眾忙得不見天日或對前路感到迷惘的人打打氣。

靈感來自見聞

「一直以來,我都不喜歡自己,但每當投入電影拍攝,便會在不知不覺間變得認真,有一種努力生存的感覺。」18歲那年,石井裕也入讀了大阪藝術大學,自此與電影結下不解之緣,早期主攻獨立電影,轉戰商業電影的首部作品《蜆貝小小姐》,即一鳴驚人,奪得第53回藍絲帶電影獎最佳導演獎,成為該獎項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最佳導演得主!由《大和股》的農村生活、《蜆貝小小姐》的蜆貝加工廠,到《字裡人間》的字典編輯,石井裕也的作品題材相當廣泛,靈感則來自對生活的觀察。石井說:「人只要還在生存,便會有不同的經歷和體會,而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正是我的靈感來源。此外,我喜歡看書和聽歌,特別是非小說類書籍和披頭四的音樂,只要能夠觸動我,都有興趣把當時的感覺拍成電影。」

題材以人為本

在石井眼中,默片笑匠差利‧卓別靈的電影充滿人性,每一部都蘊含豐富感情,對其創作方向有着頗大影響。事實上,石井的電影都是以「人」為本,不論是歌頌日本人的專注和熱誠,抑或對現代倫理關係的描繪,均體現出導演對社會的細微觀察。「每部電影都融入了我的想法,多年來這一視野沒有太大轉變。可是,人總會成長,各種經歷令我對很多事有了更深的認識,拍電影的方式亦在不知不覺間有所改變。」正如4年前,石井以小說《編舟記》為藍本,改編成電影《字裡人間》,接着又把小說《患難家族》拍成電影,結果大獲好評,但因小說已有完整故事,令他體會到創作的限制,及後讀了女詩人最果タヒ的詩集《夜空はいつでも最高密度の青色だ》,終令他有了新的想法,成就《東京夜空最深藍》的出現。

融入自身想法

「在她的詩篇中,我感覺到詩人想要捕捉年輕人的情緒狀態,這是一種抽象的表達形式,即使是同一首詩,每個人的讀後感都會有所不同。我覺得詩的形式很有趣,因此希望以這種方式拍攝一部關於今日東京的電影——創作時沒有任何限制,可隨心所欲,故事只是其次,最重要是帶出情感,抒發自己對城市和人生的看法。」石井認為,東京是一個先進發達的城市,跟香港和紐約相似,日本的年輕人都渴望到當地生活,但移居過後,大部分人都會有夢想幻滅的慨嘆——每天營營役役地工作,只能看見半邊世界,就算有熱氣球劃過天空,就算有深藍色的月亮出現,也不會有太多人發現。為此,他根據自己對詩集的感覺,以及對東京的看法,創作了兩個半邊人,展現城市人的痛苦與無奈。

為城市人打氣

《東京夜空最深藍》的故事重心落在一對古怪男女的身上——男主角左眼失明,在地盤打散工;女主角於白天當護士,見盡生死,晚上則到酒吧當兼職,對生活意興闌珊。石井說:「女主角因為過去的經歷,只想看到半邊世界,男主角則因為先天缺陷而看不到半邊世界。即使二人的目光一致,也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說回今天的日本,「311」事件過去了6年,但很多人仍未能走出陰霾,電影亦捕捉了東京人在地震後的狀態:「在東京,大多數人對地震猶有餘悸,他們會裝作忘記,情感十分抑壓……生命可以很重,也可以很輕,但從來都十分珍貴,可惜的是,今天卻有人不再珍惜生命。」聽到石井的話,筆者想起電影中的一幕,有個歌手每天都會在街頭演唱,希望向大眾傳達其信念,雖然大部分人對她視而不見,她仍然堅持,聲嘶力竭地為日本人打氣。

石井裕也PROFILE

1983年生於埼玉縣,在大阪藝術大學藝術學部畢業,並以大學畢業作品《剝き出しにっぽん》獲得第24回卒業祭獎。出道以來,多次揚威電影頒獎台,包括2010年憑《蜆貝小小姐》奪得第53回藍絲帶電影獎最佳導演獎,2013年再憑《字裡人間》包攬第37回日本電影金像獎(被譽為日本奧斯卡)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兩大殊榮,並奪得第87回電影旬報十佳獎最佳日本電影導演、第23回日本電影影評人大獎最佳作品、第68回每日電影獎日本電影大獎與最佳導演、第26回日刊體育電影大獎最佳作品等獎項。

撰文:吳俊賢

部分攝影:盧展程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