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六動起來 尋找山雞湖

新年流流,精神奕奕才是最緊要。趁着大時大節,一家人去行山,既健康又可增進感情。早已征服過九龍坑山、大帽山、大東山?不如今次出走新界北,跳過眾人皆知的鶴藪水塘同流水響,呼應雞年前往「山雞湖」!這個位於上水同粉嶺區交界的小湖,連Google地圖都搵唔到,仲要經過禁地華山軍路先去到,神秘刺激兼而有之,當然要挑戰一番喇!

氣喘喘闖禁地

網上對山雞湖的介紹不算多,大概只知去山雞湖,要征服禁地華山軍路。禁地都去得?話說上水鄰近深圳,回歸前英軍為了阻截非法入境者,在上水邊界築起華山軍路作巡邏及防衞之用。軍路在港英時代有英軍長期駐守,亦有靶場,屬軍事禁地之餘又危險,固然謝絕到訪。回歸後英軍徹走,英軍御用靶場也變成了解放軍的練槍地。「中港一家親」下,內地人申請通行證,分分鐘快過攀山涉水跨過華山軍路來香港,何用偷渡?軍路沒有了原本的防衞作用,任誰都可進入,解禁後更變成新界北其中一條被標籤為「輕鬆行」的山路。

華山軍路全程有11公里,但多數行山人士會選擇於上水的虎地坳出發,沿途經過杉山、松山、新圍等地,終點為打鼓嶺禾徑山路,全長只有約8公里,多數人可於4小時內完成。明明華山海拔只有150米,但沿着斜坡而上,仍感到空氣稀薄?只因軍路蜿蜒起伏,貫通山脊,幾乎成條山路都係不斷上斜落斜,未行夠三分之一路已氣喘,對一般人來說並不好應付。延綿多個山脈的華山軍路,遠看氣勢不凡,仲有些少似長城,因此康文署給軍路起了「萬里長城打咚咚」的外號。

歷史遺物大發現

相比起有海景相伴的行山路線,華山軍路沒有讓人「嘩」一聲的攝人美景,卻意外地充滿着清朝及殖民地色彩的打卡位。你會看到人去樓空的英軍軍營、日久失修的靶場旗杆、雜草叢生的英軍站崗亭,及老土得來卻反映現實的「北望神州」石碑等,不過最特別的要數刻有「興雲降雨之神」的石碑,原來是清朝道光年間建立的求雨碑,清朝農民在旱災時會登山祈求雨神賜水灌溉。碑文上的華山舊名字「大嶺」字樣早已褪色,可見這個已有170多年歷史的石碑雖是珍貴古蹟,但從沒有被善待。另一珍貴遺物是昔日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的軍徽,軍團於回歸前2年已正式解散,但軍徽仍健在,面積相當巨型。雖經日曬雨淋,但保存良好,據聞有義工會定期到山頂為軍徽上色翻新,跟求雨碑相比,已受到VIP式對待。以前是中港分界線的軍路,如今國旗換了,軍隊換了,連軍營都由「Gallipoli Lines」改名為「San Wai Barracks」,唯獨軍徽仍滲着殖民地光芒,勾起了彷彿早已被人遺忘的集體回憶。

既是山雞又是鴨仔

山路已完成,旅程亦過了三分之二,說好的山雞湖呢?華山軍路終點的分叉路上,路牌寫住下山雞乙村,但切記,山雞湖在反方向,不要去下山雞乙。由軍路出口至山雞湖,途中經過多個廢車場及製鐵廠,閒日極之多貨車出入,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最弔詭是,沿途的分叉路幾乎沒有路牌指示方向,我們便厚着面皮去問路過的大叔可否仗義相助帶個路,難得他即時導遊上身介紹番:「其實居民叫個湖做『鴨仔塘』,山雞湖這名字,應該是你們這些外人以為湖在下山雞乙村附近,才有了這樣的誤會。」聽大叔你咁講,叫我情何以堪?花了40分鐘腳程,終於來到我們眼中的山雞湖,大叔口中的鴨仔塘。此湖沒有官方名字,亦沒有記載其用途,60年代此地是爛地一片,估計70年代前後,港英政府為了幫助農民耕作,築了此水塘助灌溉,其後農業式微,山雞湖不作農業之用卻成了行山人士口中的北區秘點。湖的面積不大,湖水尚算清澈,湖邊長滿蓮葉,仲有小量蓮花映襯,此景不比在軍路俯瞰的中港美景失色,行足4小時才搵到,帶來了踏破鐵鞋的感動。

華山軍路

路線:上水虎地坳道至打鼓嶺禾徑山

交通:去程由港鐵上水站旁上水廣場乘搭九巴73K至虎地坳落車;回程可乘搭78K或79K至粉嶺

聯和墟 時代變遷

行山旅程見證中英歷史,離開山路來到粉嶺聯和墟,同樣感受到時代變遷。位於聯和墟的教堂聖若瑟堂,建於1953年,為粉嶺最古老的座堂,昔日由當時進駐的愛爾蘭籍英軍使用,現在中門大開歡迎各人士參加禮拜。離座堂只有5分鐘腳程的聯和市場,比座堂早出世2年,為2戰後首個北區街市。街市的熱鬧聲、叫賣聲老早已消失,只留下10多個不定期開放的藝文設計坊。不變的,也許是伴着街坊成長的老字號食店。主打新鮮手打牛丸及白灼豬手的群記,離聯和市場只有3分鐘的腳程,閒日假日都坐滿人,食客不在意小店裝修簡單、也沒理會木無表情的阿姐,只在意是否早來一點,吃碗賣完就冇、皮爽肉腍的白灼豬手。可幸的是今天我有口福品嘗得到,女模小姐仲食咗兩碗,兼買了群記自家調配的辣醬。臨走前阿姐終於有番表情,笑騎騎話:「最後幾碗賣晒畀你哋喇,阿妹你都幾食得喎。」

特派記者:龔思敏

攝影:胡振文

模特兒:Be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