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歐美的中學或專上學府流行「模擬審判比賽」,學生要把法例和過往案例應用在特定案件中,在法庭上進行模擬審判—參加者要分別扮演控方及辯方律師、證人等,進行法律知識、演說技巧、臨場應變能力的比併。早前,第3屆「香港校際模擬審判比賽」吸引了24支本地中學隊伍參賽,經過一輪激辯,最後由聖保祿學校全女班隊伍奪冠。她們有機會到美國參加著名的國際模擬審判比賽「Empire Mock Trial Tournament」,與40支國際隊伍一較高下,實在令人期待。
「香港校際模擬審判比賽」由ARCH Education聯同香港大學舉辦,邀得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高等法院法官夏利士等多名重量級法律界人士擔任陪審團及法官,「審理」一宗虛構的嬰孩死亡案—玩具公司Happyland被指控生產的玩具有問題,導致嬰孩死亡。各參賽學生隊伍須以全英語應對,分別要擔任控方或辯方律師、證人等角色;應付每個回合的「啟案陳述」、「主詢問」、「交叉詢問」和「結案陳詞」比併。因此同學必須熟讀大會提供的案情、供詞、化驗結果及證物資料等,同時撰寫向證人提問的問題和陳詞。
經過激烈比賽,由12名女生組成的聖保祿學校隊獲得最高總分,成為總冠軍。其實,該校於上一屆「香港校際模擬審判比賽」奪得亞軍,亦曾有同學到美國三藩市參與國際模擬審判比賽,可謂經驗豐富,再加上大部分隊員都有辯論的經驗,對比賽亦有很大幫助。
參賽經驗豐富的隊員陳心悅分享:「Mock Trial講求參與者的策略和個人能力,也考驗大家的臨場發揮。」她直言:「模擬審判與辯論比賽兩者均要求腦筋轉數快,以及極高的應變能力。不過,前者要求扮演證人的成員獨自坐在法官旁邊,其他成員不能像辯論般傳字條提醒或即時協助對方,難度相當高。」
隊伍中有不少同學對法律感興趣,有意升讀大學時修讀法律,期望透過比賽增加相關經驗,今次在賽事中獲得「最佳律師」獎項的成員何思穎便是其一。她說:「即使事前做好準備,不斷練習,但在法庭上也會面對很多變數。例如對方律師突然提出Objection,我便要立刻改變策略及發問方式才能繼續下去,同時要在適當時機提出Objection反攻。」同為律師成員的林璦頤則表示:「律師須考慮當事人的情緒狀態,若對方哭泣,就要婉轉地盤問。但盤問時間有限,不能被對方阻礙進度,必須要問到對我方有利的資料,方能增加勝算。」
首次參賽並扮演證人的成員康欣童則坦言:「有比賽經驗的同學表示扮演證人最講求『入戲』,令我很想嘗試。」她補充,證人要像背劇本一般熟讀供詞,被對方律師質詢時,要巧妙地避開對自己不利的問題。另一證人黃彥晴亦表示:「與我方律師的對答可在事前做練習,但最困難的是,對方律師會問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問題,若對我方不利,我要馬上作出應對,所以必須清楚自己的處境,才能避免作答時自相矛盾。」為此,全體成員在賽前做了很多模擬練習,互相提出尖銳的質詢,以磨練應對技巧。同學們均表示,比賽令她們的英語表達能力、對法例的熟悉程度、臨場應變能力等得到全面提升。今次獲勝,聖保祿隊獲主辦單位贊助25萬港元,遠赴紐約參加國際模擬審判比賽。有相關經驗的成員表示,海外隊伍的證人演技出神入化,又講求律師發言和質詢的功架,對她們來講絕對是鍛煉的好機會。
撰文:列淑華
相片:由受訪機構及受訪者提供、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