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教育激發子女潛能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家長們一碰頭就分享兒女經,講子女的趣事之餘,更多是如何管教。有本地機構開辦親子關係工作坊,主張以「正向教育」(Positive Education),把注重全人發展的正向心理學理念,應用於家教中,鼓勵家長透過溝通改善親子關係、減少子女的負面情緒,從而發掘子女的長處及潛能,加以培育。

從改變思想做起

「正向心理學」是前美國心理學會會長Dr. Martin E.P. Seligman與其他心理學家、學者於1998年起所作的社會科學研究。相對傳統心理學,其焦點放在解釋負向情緒的發展或影響。正向教育以個人長處、建立正面情緒和品格為重點,推動個人發展正面的元素,例如樂觀、愉快和互愛等,讓受助者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

昭悅教室舉辦的「正向教育家長工作坊:培育孩子及親子關係」,旨在將正向心理學理論應用在家教、子女培育及親子關係等方面。工作坊分「良好關係」、「正面情緒」、「個人優點特質」和「設立目標」4個單元,以故事、個案分享和日常生活實例等互動方式,加深學員對相關理論及實踐方法的了解。昭悅教室創辦人及導師程沛玉(Rita)表示:「家長有很多根深柢固的想法和管教方法,一時三刻難以改變,我們要求他們在完成每個單元後,嘗試在家中實踐,並在下次見面時分享箇中困難,讓他們作出消化及反思。」

協助提升專注力

Rita舉例:「第1單元『良好關係』強調正向溝通,例如在親子關係融洽時,家長應把握機會透過專心的對話,及並非例行公事的問候,鞏固彼此的關係。在子女講自己的開心事時,家長切忌予以負面評價,更不要反過來說自己的事,否則會『騎劫』了對方的分享,影響溝通效果。」除了正向心理學,Rita的教學加入了她早前到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進修的社交和情緒學習(Social-Emotional Learning)元素。她表示:「社交和情緒學習跟正向心理學都有『改善學習成果,就先改善情緒』的理念。不少香港學生在家中或補習社溫習時表現理想,但考試及測驗的臨場發揮往往因情緒緊張或集中力不足而影響表現,因此在『正面情緒』單元,家長可掌握到一些協助子女的方法,例如以『靜觀練習』訓練其專注力,以改善情緒、認知和思考能力。」

勿以成績定優劣

「個人優點特質」和「設立目標」兩個單元,會針對「怪獸家長」常犯的錯誤。Rita認為:「這類家長大多以成績和結果來判斷子女優良與否,但正向教育強調的正面思考(Growth Mindset),不主張以成績衡量智力,它只是努力程度與學習過程的參考;那麼家長就可嘗試在興趣等方面發掘孩子的優點。」至於「設立目標」單元,導師會教家長引導子女說出自己的心願,然後把訂立的目標貼在家中當眼處,成為他們實踐的動力。家長亦可制訂獎勵計劃,但要注意,應以體驗性的獎勵取代物質獎品,例如做得好可以去踩單車、郊遊、到公園玩耍等。家長可一同參與,趁機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工作坊歡迎中小學生的家長參與,教學內容會因應參加者的性格和子女年齡作出調節,而Rita認為正向教育對年幼兒童相對有效。「家長在年幼孩子心目中有一定權威性,因而親子關係的可塑性較高。當小朋友到了中學階段,家長也要因應子女青春期的反叛性格及自主性,改變管教方式。」

工作坊資料

工作坊名稱:正向教育家長工作坊:培育孩子及親子關係

舉辦機構:昭悅教室

開課日期:待定

學費:$1,000(所有收益用於資助基層兒童免費學習服務)

查詢:2873 1168

撰文:列淑華

部分相片:由受訪機構提供、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