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改造生活智開心

在科幻電影中,每個家庭都有一套智能管家系統,主人一聲令下或按一個按鈕,系統便會自動改變家中的各種配置。這些科技產物看似遙不可及,但隨着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的發展漸趨成熟,近年亦出現了不同類型的智能家電。有機構即將推出「智能家居工作坊」,教授製作智能家電的方法,有助學員自行打造智能家居,改善生活質素。

應用範圍廣泛

很多人睡前都有看書和玩手機的習慣,但燈掣總是遠離床邊,每晚要百般不情願地起床關燈,再摸黑上床睡覺。諸如此類的小麻煩多不勝數,因此世界各地的生產商早已開始研發智能電器,近年更推出了配備物聯網技術的產品。不過,很多人對智能電器的原理仍一知半解,加上這類產品價格偏高,而且功能未必切合實際需要,令智能電器在香港仍未算普及。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即將開辦「智能家居工作坊」,旨在教導學員以電子套件開發智能家居設備,初步涉獵物聯網技術。學院的生命科學及科技學院助理講師梁嘉豪(Eric)解釋:「物聯網是一種令物件與互聯網連接的技術,原理其實很簡單,只要在目標物件上安裝感測設備,再因應需要編寫電腦程式,便能夠透過電腦或智能電話管理和控制該物件。除了家居設備,辦公室、學校、醫院亦可使用物聯網技術,應用範圍十分廣泛。」

簡述發展過程

為了加深學員對智能家居設備的認識,工作坊第1部分會先詳細講解物聯網的理論和可行性,同時簡述智能家居的發展。Eric表示:「智能家居的概念在上世紀80年代已出現,90年代陸續推出各種智能產品。而智能手機普及後,產品更開始加入物聯網科技,用家可同時操控暖爐、窗簾、燈光等不同設備,操作更加方便。另外,近年興起的網絡募資亦推動了智能設備的發展,產品功能愈來愈多元化,如因應用家口味沖調的咖啡機、按照白米種類改變烹煮方法的飯煲等,應付生活上的各種需要。」他再舉例,近年市面推出了能夠記錄各種食物到期日的雪櫃,在到期前提醒用家及時食用與清理。

工作坊的第2部分,學員將有機會利用工作坊提供的電子套件及工具,自行開發一套智能設備。Eric補充,課程不會局限學員的想法,他們可因應個人需要,在日常設備加入各種功能。

自製智能家電

要成功製作智能設備,學員要先了解「IFTTT」(If This Then That),思考功能和啟動條件。Eric說:「例如相對濕度超過90度時,抽濕機才會自動運作;沒人在家時,鏡頭會拍下門外訪客的照片等。決定了電器的功能和條件後,學員便要選擇合適的電子套件和感測設備,並依照指示進行安裝。」他坦言,想要物件具備多功能,所需要的套件和電腦程式亦相對複雜,初學者未必能即時掌握。因此工作坊將提供自動調節光暗,或加入時間功能等相對簡單的套件,亦會提供電燈和風扇等日常用品,確保學員能順利完成製作。若學員希望加入其他功能,導師會提供建議和協助,亦會教他們如何在市面上尋找相關套件。完成安裝後,學員便要為設備編寫電腦程式。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設備連接了互聯網,有機會被黑客盜取個人資料,課程會針對這方面教授設備加密的方法,學員能夠運用所學,使用家安心使用。

工作坊資料

工作坊名稱:智能家居工作坊

舉辦機構: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開課日期:5月(包材料)

學費:$2,300

查詢:2587 3256

撰文:吳俊賢

部分攝影:蔡浩文

部分相片:由受訪機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