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結束至今,剛過了40個年頭,中國藝術發展隨着社會大氣候的轉變而改變,由早期為政治服務,到後來用作反映自身對周圍的觀察,再到近年趨向商業化、國際化,一直都在尋找自身的定位。
西九文化區M+現正舉行主題展「M+希克藏品: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首次按時序先後的方式,帶領觀眾追溯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沿革,並對不同藝術家的創作有更深了解。
地下創作逐步浮面
藉實驗尋自身定位
探討全球化的影響
千禧年後,中國先後奪得奧運和世博主辨權,進一步面向國際,藝術家也開始思考全球化對生活帶來的影響,並積極探索自身與傳統的關係。像藝術家曹斐曾走到一間燈飾廠,跟當地工人進行訪談,看看這群學歷不高的農民工如何實踐自己的夢想,最終拍成了錄影作品《誰的烏托邦》,藉此探討中國在經濟改革與全球化的前提下,烏托邦是否真的存在。
皮力博士續說,中國從封閉到開放、從限制到自由、從原來的社會主義到強調個人價值,這些變化均與文革以後的政經狀況改變有關,表現於藝術方面,衍生了3大特性——第一是表達形式多樣化,水墨以外,還會利用裝置、電影、相片等媒介進行創作;第二是表達手法不再是平鋪直敍,而是把內容概念化;第三是藝術家開始挑戰大眾對藝術的認知。「很希望藉着這個藝術交流平台,讓觀眾能夠持開放的心態去了解、去看待中國當代藝術。」
同期推介:中國當代藝術故事 聲畫呈現
正如策展人皮力博士指出,千禧年後,中國當代藝術形式不再局限,影像作品也是一塊重要拼圖。為配合「四十年」這一主題,西九文化區M+視覺文化博物館將於3月11日至13日在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放映8部影片,通過聲畫,呈現上世紀70年代初至今中國藝術發展的軌迹。
M+希克藏品: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
展期:即日至4月5日
地點:鰂魚涌英皇道979號康和大廈1樓ArtisTree
開放時間:11:00am~8:00pm(3月2、10及15日開放至7:00pm;4月5日開放至5:00pm)
門票:免費入場
備註:展覽期間,大會特設有導賞團與工作坊,向公眾講述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有意參加者可於網上申請,網址為www.westkowloon.hk/tc/siggcollection/tours#cur。
撰文:林慧敏
部分攝影:陳世昌
部分相片:由受訪機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