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國榮x方健儀x劉小華繁忙兒童拜年有禮

「恭喜發財!」

踏入新正頭,小朋友紛紛變身「繁忙兒童」,跟隨父母出動,向一眾親友拜年問好;雖然拜年過程有得(手豆)利是、食糖果,但不能排除小朋友會嫌悶而搞搞震,尤其是面對平日甚少見面的長輩,或會做出各種不恰當的行為,令父母尷尬,怎樣能避免這些尷尬場面出現?父母又可以怎樣「執生」應對?特別請來近期人氣爆燈的河國榮、方健儀和劉小華(劉皓嵐)演繹各種常見場面,並由言語治療師逐一拆解。

耐心解釋 代替責罵

農曆新年是喜慶日子,大人們難得與親友團聚,總會表現得興高采烈,但小朋友未必明白拜年的意義,除了(手豆)利是、送禮物、吃糖果外,餘下時間可能會感到沉悶;再者,小朋友要一時間面對大群不太熟悉的長輩,或會變得緊張或不耐煩。言語治療服務計劃統籌蘇麗芬姑娘指出,不同性格的小朋友都會有令父母和親友感到尷尬的表現,例如:文靜內向的,會不懂和人打招呼,或不和其他小朋友玩;個性好動的,則會到處走動,甚至胡亂觸摸別人的東西。面對小朋友的各種不合作行為,蘇姑娘認為家長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父母切勿在親戚面前責罵小孩,一來會傷害其自尊心,二來又會令親戚感到尷尬。最佳的處理方法是即時向孩子解釋其行為有甚麼問題,並給予解決問題的建議。例如小朋友到處跑,可以告訴他:這裏是別人的家,到處走會影響他人,並要先徵得別人同意,才可以觸碰他人的物件。假如小朋友能夠做到父母的要求,應給予適當的讚賞,讓他們下一次更有自信地面對親友。」

做好準備 避免尷尬

值得一提,家長必須理解小朋友的處境,他們未必習慣出席社交場合,尤其是獨生子女,平日較少機會與別人接觸,所以不應期望孩子能無師自通,懂得各種待人禮儀,加上新春佳節習俗多、禁忌多,要孩子一一遵守,出門前最好做點心理準備,例如預先告知小朋友拜年需時多久、大約坐到幾點鐘可以走、拜完年可以去哪個地方玩,這樣做可避免孩子坐到悶時當面追問大人何時離開。

此外,家長可以預先為小朋友準備合適的解悶活動,例如小朋友喜歡畫公仔,可帶備畫筆和畫簿給他;或帶故事書給他看,讓他可專注做喜歡的事,容易消磨時間。蘇姑娘又指,拜年過程往往令小朋友感覺是大人的聯誼節目,令他們覺得自己的需要被忽略,建議父母在過年期間,可以問問小朋友想做甚麼,抽時間進行親子活動。

1.不懂打招呼

全家出動拜訪親友,當然希望子女給人好印象,懂得「入屋叫人」,說幾句恭賀說話,但小朋友突然間要面對大群陌生的長輩,或會緊張得啞口無言,甚至不記得對方的稱呼,性格較為內向的,或會默不作聲……

處理方法︰父母可給予小朋友信心,在出發前,預先告訴將會見到哪些親友,一起練習打招呼。萬一小朋友不肯開口,家長應避免在親戚面前講一些否定的說話,例如「他不懂得叫人」,只會令他更加羞怯,相反,可以向親友解釋︰「小朋友未習慣拜年,才會表現緊張。」並大方地提示︰「這是大伯,跟他說聲『大伯,恭喜發財』吧!」亦可叫他以微笑代替打招呼,化解尷尬場面。若小朋友真的做到,記得要讚賞他,給予肯定,那麼他下次便會表現得更有信心。

2.當眾拆利是

對小朋友來說,新年最好玩的節目莫過於逗利是,所以見到親友或會很心急地攤大手板,不懂得說句「多謝」之餘,甚至會即場拆開利是封……

處理方法︰小朋友有好奇心是正常表現,因此父母最好先告訴孩子不應在人家面前拆利是。但萬一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亦不應即場責罵,一來無補於事,二來會令親戚更尷尬。建議父母叫小朋友先袋好利是,告訴他派利是是一種祝福,應向對方道謝,並解釋即場拆利是是不恰當的,因為會令人不開心。此外,可告訴他「如果你乖,我們回到家可以一起拆利是,放進錢罌裏,儲起來買心愛的玩具。」從而訓練小朋友延遲滿足的能力。

3.狂吃無停口

拜年的時候,親友總會預備各式賀年食品招呼訪客,小朋友很容易受食物吸引而大吃大喝,甚至抱着全盒不放手,狂吃糖果,予人貪心及沒儀態的印象。

處理方法︰父母平日應多教導小朋友學習分享,要是子女抱住全盒狂食,應即場提醒︰「每樣食物都是人人有份的,不可以獨自霸住。」同時又要令他明白飲食不能沒有節制的道理。此外,家長可以預先帶備小朋友喜愛的食物,分散其注意力,也能增加其飽肚感,減低他在別人家中狂吃的意欲。

4.打機不理人

很多時候,父母為了讓小朋友坐定定,往往會拿手機或遊戲機給他玩,但當他一投入遊戲世界,便會玩得忘形,與身邊的親友零交流,甚至有長輩跟他談話也全無回應,令人感到不受尊重。

處理方法︰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我們現在要和大伯傾偈,先安靜10分鐘,傾完可以繼續玩。」給予小朋友合理的期望,知道何時可再玩,自然樂於合作。此外,家長可帶備一些較為簡單的玩具代替緊張刺激的電子遊戲,如七巧板、小積木等,讓他更易抽離。家長也可從平日的教育入手,教導子女要節制,例如每日規定玩遊戲的時間,從而學懂適可而止。

5.跟人爭玩具

孩子去到親戚家,見到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吸引,或會忍不住搶來玩,爭執由此而起。大人見到這種情況,多數會叫年紀大的,把玩具讓給年紀小的,令小朋友不忿,情緒因而激動起來……

處理方法︰家長要留意,不應叫年紀大的小朋友給年紀小的讓出玩具,只會令他覺得不公平,不明白為何年紀小便有特權,也不要因為小朋友哭,就給他玩,以免令他覺得哭便能得到想要的東西。家長可邀請小朋友一起討論解決方法,例如一起玩,或輪流玩,讓大家都有公平的機會。此外,可預先帶備幾款孩子喜愛的玩具,讓大家不用爭奪同一份玩具。

撰文︰蔡素文 

攝影︰陳富權

場地提供︰Art Deco Design Ltd.及戶主(沈生、沈太)

童裝提供︰Giordano

鳴謝︰九龍樂善堂言語治療服務計劃統籌蘇麗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