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社交療愈動物心靈

每當遇上挑戰或變故,恐懼與焦慮會令我們產生壓力,若無法紓解,有機會患上情緒病。其實動物與人一樣,也會因為各種原因感到不安,繼而出現分離焦慮、吠叫、咬人、破壞家具或到處大小便等行為,不但有礙成長,亦會影響寵物與主人的關係。像唐狗Clifford曾出現行為問題,幸好得到動物行為獸醫的協助,接受治療後,終成功克服心理障礙,重獲新生。

不幸遭遇留陰影

3年前,Clifford慘遭虐待,除了長時間被困天台,更被當時的主人以鐵絲緊纏嘴巴,令牠不能發出吠叫聲……這段經歷,給Clifford的臉上留下一道永不磨滅的傷痕,幸好牠最終被愛護動物協會(SPCA)的義工救出,但牠的樂觀性格和俊朗外表未有為牠帶來好運,入住犬舍兩年,遲遲沒有遇上好心人。及至去年一次義工活動,義工之一Leonie聽說了Clifford的故事,遂決定伸出援手。

心裏不安難獨處

「來到我家以後,我發現Clifford的行為有點異常,當我在家時,牠沒有甚麼不妥,但每當我要外出,牠便會表現得很不安,甚至會搗亂廚房和破壞家具!」針對愛犬的行為問題,Leonie向SPCA的動物行為顧問Dr. Cynthia Smillie尋求協助,經過一段時間觀察,證實牠患上了分離焦慮,Dr. Cynthia說:「雖然犬舍的環境適合狗隻入住,但居住時間太長,每天又有不同人進出,加上長時間運動不足,令Clifford在不知不覺間出現了焦慮和不安,慢慢變得不能獨處。」

紓緩壓力靠郊遊

根據Dr. Cynthia的說法,Clifford當時暫不適宜領養,反而應先增加戶外活動時間,令身體有足夠運動量,期間亦要嘗試與其他人和動物交流,逐步紓緩心裏的壓力和焦慮。了解情況後,Leonie成為了Clifford的「周末」暫養父母,並按照Dr. Cynthia的建議,每逢周末帶Clifford外出郊遊,Leonie說:「最初,我每次送Clifford回犬舍,牠都會情緒低落,但經過接近1年的治療,現在已完全康復,我亦正式接了牠回家。」

行為有異須正視

Dr. Cynthia表示,寵物出現行為問題十分常見,遺傳基因、社交情況和成長期間的學習經驗均會影響動物的情緒和行為,所以不論是正在等待領養的,抑或已有主人照顧的,均有機會出現行為問題,要是情況嚴重,更會令動物與主人的關係破裂。「大部分行為問題均由恐懼與焦慮引起,不能單靠訓練來解決,動物行為獸醫會根據動物的行為進行評估,透過家訪了解動物的情況,觀察動物的生活環境和行為,亦會和動物的家庭成員溝通,讓他們理解寵物的情況,給予更多關懷和體諒。由於每隻動物的性格不同,治療方法亦不同,若主人察覺動物的行為有異,應盡快尋找動物行為獸醫的協助。」

求助門路

假如家中毛孩出現行為問題,可向香港愛護動物協會求助,約見動物行為獸醫,收費每小時$800。

查詢:2802 0501

撰文:吳俊賢

攝影:方偉堅、胡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