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五行:敲響天鼓 靜養天機

乾隆所講的「耳常彈」,另作「耳常撣」,道教養生稱之為「鳴天鼓」或「敲天鼓」。全真教掌門人邱處機主張「晨起叩天鐘,睡前鳴天鼓」,「鳴天鼓」頗為抽象,初學者常不得要領。而不管是「耳常彈」還是「耳常撣」,亦未能解讀這個養生動作。

其具體操作是,坐在床上,用手掌心輕輕捂着耳孔,把中指尖壓在食指甲上,然後用食指尖敲風池穴。風池穴位於耳後,枕骨與髮際之間,並不難找,因為此處有少少凹陷,而食指往耳後平伸,食指尖剛好觸及這個穴位。敲擊這個穴位會有鼓鳴的咚咚聲,各位不妨用手指敲腦後其他位置,就會分辨出,敲風池穴所發出的聲音與別不同。

「敲天鼓」時環境要靜,不可開着電視或音響,也不可和人聊天;心境要靜,把喜怒哀樂全部放開,一切壓力隨着食指尖拋諸腦後,用心聆聽天鼓鳴響的天籟。千萬不可小覷這個養生動作,腎開竅於耳,中醫認為,腎虛就會耳鳴、聽力減退。耳朵是血液迴圈的末梢,身體虛弱者往往有供血不足的現象,北方人在冬天用棉或動物毛皮護耳,耳朵暖,腎暖,全身就會暖。光是捂耳朵已有健腎作用,加上敲擊風池穴,可消除疲勞以及肩膀腰背痠痛,去除黑眼圈(中醫認為捱夜會引至腎虛,腎虛會導致黑眼圈),預防耳鳴目眩,對預防耳水不平衡也有好處;更重要的是,可引火歸元,減壓入靜,帶來安睡。

方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