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有兩歲大兒子的梁尹倩(Cinci),乃近年冒起的註冊中醫師,外表年輕,打扮入時,除設立診所替人治病外,又把親手繪畫的漫畫上載facebook,解說中醫理論,最近更推出著作,教大家選擇合適的湯水養生。隨着秋意漸濃,皮膚又要面臨乾燥問題,不妨參考Cinci的專業意見,實行自己皮膚自己救。
Cinci入行前,曾任職市場推廣工作多年,直至數年前因親人飽受五十肩困擾,後獲一位骨醫妥善治療,令她萌生學醫念頭。「中醫學的Concept很玄妙,講求天地人合一,背後道理相當Logic。以感冒為例,可分成不同類型,每種處理手法有異,但目的一致,就是達致Balance,如風熱型感冒就落清熱藥。其實很多民間智慧都包含中醫理論,我更因此改掉以往某些飲食習慣,例如以前日日喝凍飲,現在已戒掉了,我會這樣跟人解釋:好似打邊爐期間,如果常落凍湯,你認為會有何結果?身體的情況很類似,常喝凍飲,便會影響正常循環。以前感冒時會照吃雞,現在當然不會,因為雞屬補的食物,會令感冒加重。」
近日天氣開始轉涼,Cinci表示,秋天容易有秋燥問題,養生原則在於養及收,除收斂脾氣,避免燥上加燥,亦要減少進食辛辣、重口味的食物。「踏入轉季日子,天氣忽冷忽熱,衣着可多點Layer,熱時除掉,冷時則可蓋上,減低着涼風險。秋天又好像一部巨型抽濕機,最好在室內開啟放濕機,增加空氣中的濕度。食物方面,平日可選用雪耳(黃耳或金耳均可)、沙參、玉竹、百合、無花果等藥材沖茶或煲湯。此外,大家要養好脾胃,少吃生冷東西,道理好似平時化妝護膚,需要定期用磨沙去除角質,才可較有效地吸收護膚品;同樣地,好好保養脾胃,才可較易吸收藥材的成效。我建議大家平時多喝以扁豆、茯苓、淮山、薏米煲煮的湯水或茶水,可有效減少脾胃的負荷。」
撰文:黎雅麗
部分攝影:張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