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愛螳螂的人
Albert坦言,被螳螂的形態深深吸引,家中飼養了超過200隻螳螂,包括手上的北美洲大草螳(Brunneria borealis)。
情人眼裏出西施,在主人眼中,不論是貓、狗、兔、雀,抑或各類爬蟲,只要是真心愛上,便會全情投入,像鍾情螳螂的Albert Lai,除經常前往內地尋找新品種,還親自培育螵蛸(螳螂卵),以致家中養了二、三百隻,部分珍藏將於今日揭幕的「世界稀品潮螳展」亮相。究竟螳螂有幾迷人?不妨聽聽Albert的現身說法。
曾養了過千隻
當大家見過刺花螳螂、蘭花螳螂、麗眼班螳螂等媲美蝴蝶的品種,或許會覺得很驚訝,Albert卻見怪不怪。「迷上螳螂,源於被首隻接觸的蘭花螳螂所吸引。再者,螳螂的形態與動靜很『特別』,例如頭部能作180度扭動,當你跟牠說話時,牠彷彿聽得懂,並作出回應;螳螂處於靜止、進食及清潔的狀態時,又會將前腳屈入鐮刀狀的前臂內;此外,螳螂是一種愛乾淨的昆蟲,會利用前臂內側的幼小毛髮清潔身體,這一點跟貓狗很相似。」
蘭花螳螂(Hymenopus coronatus)
產地:馬來西亞、印尼、雲南西雙版納等熱帶雨林
特徵:能因應花色深淺來調整身體顏色
刺花螳螂(Psuedocreobotra wahlbergii)
產地:非洲東部至南部
特徵:腹部滿布棘刺狀紋理,翼上則有標靶圖案。
小提琴螳螂(Gongylus gongylodes)
產地:印度、斯里蘭卡
特徵:體形活像一把提琴,生活於灌木叢中。
Albert表示,深入鑽研螳螂是由去年開始,高峰期曾養了過千隻。「人類對螳螂的認知很有限,目前已知品種逾2,000種,但我相信真實數目不止於此。個人較偏愛來自西雙版納、海南島的螳螂,有時更會發現新品種呢!以香港的氣候環境而言,頗適合大部分長於亞熱帶地區的螳螂繁殖生長。一般情況下,螳螂的壽命約為8至9個月,有時可長達1年至年半。協助螳螂繁殖時,主人可透過室溫控制,加快雄性或雌性螳螂羽化(長翅膀)、成熟,以方便配種。」
飼養前要三思
大魔花螳螂(Idolomantis diabolica)
產地:非洲國家
特徵:身上有多種保護色,屬稀有螳螂品種之一。
今次帶來多隻「寶貝」參展,Albert最希望大眾能對螳螂有多點認識,至少知道螳螂並非只有綠色,還可當作寵物來飼養。「其實飼養方法很簡單,只須每3日餵飼1次,蝴蝶、紅蟑、飛蛾、蒼蠅等昆蟲均可作為糧食;與此同時,每天以噴壺向着螳螂噴水1次,以確保牠們有足夠水分。居住環境方面,宜用網籠或網箱來飼養,溫度維持在攝氏20至25度為佳,若能在箱內或網內放置一些枯枝,或營造出大自然似的環境布置,將有助螳螂適應當『寵物』的生活。」
對於有興趣飼養螳螂的人士,Albert有以下建議:「香港常見的斧螳、刀螳和花螳(麗眼斑螳螂),比較粗生,售價由百多元到四、五百元不定,適合新手試養。不過,飼養前要考慮清楚,因為螳螂一旦成為寵物,絕對不適宜放生,尤其是你所飼養的螳螂屬外來品種的話,若在香港的大自然放生,有可能與本土螳螂雜交,衍生新品種,又基於螳螂互相殘殺的天性,新品種有機會消滅舊品種,最終導致生態失衡。」
世界稀品潮螳展
展期:即日至10月4日
地點:大埔超級城
查詢:2665 6090
備註: 想加深對螳螂的認識,可參與逢星期六、日舉辦的「潮螳觀賞團」,螳螂愛好者將與大家分享世界各地螳螂的特性和冷知識,分享飼養螳螂的箇中樂趣!
撰文:林慧敏 
部分攝影:蔡浩文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