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闊的科技世界裏,年輕人在知識和經驗上仍有進步空間,但創意是他們的優勢,跳出思考的框框,帶來無限的驚喜。拔萃男書院(DBS)8名學生自組了一隊科技隊伍,為過度活躍症(ADHD)學童設計有助專注學習的產品——結合電子書及監測系統的健身單車。這天馬行空構想的背後,經過同學們艱辛的資料搜集及研究,設計最終更在國際科技比賽中贏得大獎,為港爭光。
國際性科技比賽FIRST LEGO League澳洲邀請賽(FLL)今年以「學習無邊界」為主題,讓年輕人思考如何活用科技,改善有需要人士的學習環境。比賽吸引44隊來自23個國家的隊伍競技,強隊包括德國、日本、美國等,競爭異常激烈。
香港區比賽吸引59個中小學隊伍參加,他們須編寫程式、砌建LEGO機械人,控制機械人完成與學習有關的指定任務。另外要自選符合主題的研究題目,於比賽當日匯報改善教學方法的可行方案。DBS的隊伍「ICE」,由8名中一至中四的學生組成,其機械人設計奪得「機械人表現獎亞軍」、「機械人設計獎」。而其研究項目以過度活躍症(ADHD)學童為對象,設計名為The Hypercycle;以健身單車為原型,在車頭放置平板電腦作為電子書,讓ADHD學童一邊騎單車,一邊學習,改善其專注力。「ICE」憑優秀戰績與另外兩支隊伍出線,代表香港在7月赴悉尼出戰今年FLL。他們的The Hypercycle獲評判稱讚「研究深入、資料搜集充足」,最終勇奪項目研究獎。
讓ADHD學童在健身單車上學習,這個念頭頗具創意。DBS的設計與科技科教師李誌剛指導隊員時,鼓勵學生自由發揮,釋放創意,才會有好設計。項目研究對象是同學自訂的,隊員之一的譚深研表示,身邊有朋友患上ADHD,更發現本地有不少ADHD患者,可惜一般學校缺乏支援,於是他們希望透過科技,讓難以長時間專注的ADHD學童,能與同學一樣安坐課室學習。
創意天馬行空,但想實行就要經過大量的資料搜集和研究。「ICE」的隊長杜恩碩坦言,最難忘是經過多番聯絡不同的特殊教育機構,才找到願意接受訪問的學童和家長;其後,仍要面對大量的資料研究。「歸納資料後,發現重覆相同動作有助患者保持專心,於是萌生讓他們在課室邊做運動邊學習的構思。我們選擇較輕巧的健身單車,以取代教室座位,減少對其他人的影響。」杜恩碩解釋,ADHD學童須重複騎單車的動作,手柄會監察其心跳,判斷使用者是否專注,而車頭的平板電腦能與使用者互動,重新引起注意。
隊友文禮信補充,他們翻查了大量科學論文、書籍、剪報,又諮詢了校內的心理學老師。在比賽的匯報中提到ADHD與大腦分泌多巴胺不足有關,相信令評判留下良好印象。他指出:「科技工程是我們的強項,但匯報是一個大考驗。在短短5分鐘的時限裏,要清晰地闡述設計,回答評判的提問,壓力頗大,幸好最後憑着團隊合作,成功作出具說服力的演說。」
「ICE」的部分隊員已非首次參加國際比賽,對梁宏歷來說,每次比賽都是很好學習體驗。他表示:「今次被德國隊設計的機械人折服,其準繩度及功能的全面性都值得我們參考,下次可作出改進。」除了技術交流,不同國家城市之間的文化交流亦教邱澤銘難忘。他說:「巴西、黎巴嫩隊的學生十分熱情,教我們跳當地民族舞。我們亦與不同隊伍交換紀念品,送出了自家使用雷射切割製成的鎖匙扣,代表科技的應用。」「ICE」接下來要準備參加新的比賽,李誌剛老師認為競爭能使人進步,參賽經驗有助他們將來發展,開啟成為設計師、建築師之路。
撰文:江樂韻
部分攝影:謝孝祥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