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夷本名陳摶(摶,粵音讀團),現代人認識陳希夷,大都因為《紫微斗數》和《心相篇》的原故。唐代末年,他歸隱學道,把道家先賢的斗數占星術寫成命理奇葩《紫微斗數》,又著《心相篇》,把師父麻衣道人的面相學發揚光大。
陳摶107歲的時候,宋太宗請他進京講道,稱他為希夷先生,並誠意聘請他當國師。但他婉言相拒,表示歸隱是逃避殘唐五代的戰亂,現在欣逢大宋太平盛世,能夠與聖明皇帝見面,已知足,豈敢學姜子牙出山助周文王?過了7年,宋太宗再次請他進京,虛心聽其講道。4年後,陳希夷在華山升仙,享壽118歲。《心相篇》文字不艱深,道理也很顯淺,我們不妨記住箇中精華,用以觀人於微,亦用來提升自己心理質素和情緒管理。
《心相篇》開宗明義,第一段就說:「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行者心之表,觀行而禍福可知。」這就是「相由心生」的緣起。心相是面相的根源,從一個人的心地可以認清其善惡。行為,是心態心理的表現,觀察其行為,就知道其未來的禍福。現代人常說「聽其言,觀其行」,就是希夷先生《心相篇》要講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