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 空間轉移

到動物園觀光,你最想看甚麼?兇猛的獅子?笨重的大象?抑或高人一等的長頸鹿?

來自北京的藝術家王衛,也喜歡逛動物園,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焦點不在動物身上,而是籠子裏用於襯托環境的大型壁畫。事實上,這位壁畫系出身的藝術家,對於「空間」特別感興趣,並利用自己擅長的藝術語言,將有趣的空間轉移到畫廊,讓觀眾重新審視眼前的四周,引發思考。

動物園的「奇觀」

參觀動物園時,可有留意室內展館的背景?通常都以大自然風景來襯托,部分是攝影作,部分是手繪畫。2007年,王衛去了北京動物園遊覽,便從那些壁畫中找到有趣的發現:「園內約有6個安置猴子的房間,各有不同的壁畫,主要描繪樹林景色,很一般,惟獨有兩間靠着的房較特別,細緻地把非洲森林區的清晨與黃昏呈現出來;當時我在想,或許是畫師希望給作品帶來多點變化吧,因而改動天色,感覺很有趣……」現於馬凌畫廊展出的大型畫作,正是由王衛口中的兩幅壁畫所衍生。原來那次經歷給了王衛很大的啟發,開始發展「動物園系列」,試圖把園內的有趣發現重新演繹。

「空間是一種人為的設計,並非只為裝飾,真正目的是傳遞訊息,啟發受眾去探求設計背後的意義。我用自己的方式把動物園的壁畫複製,再把它從原有的語境抽離,可讓人產生一種不確定的感覺,因為壁畫的所在地,不再是動物園,而是畫廊。」的確,當我們在畫廊內看到那些沒有野生猴子「襯托」的動物園壁畫,或會產生錯覺,不知自己身處何方,藝術家之所以要給觀眾製造這種感受,就是希望引起反思。

刻意製造「錯位」

王衛又表示,大部分作品都講究現場性,即根據展廳的空間形態來創作,像今次個展《兩個房間》展出的大型壁畫,主要由兩塊巨型嵌板構成,面積完全覆蓋畫廊四面牆壁,引領觀眾穿越起伏不定的空間,當中形成的「錯位」是他刻意製造的,用意是刺激觀眾的眼球與思緒。又如2013年在廣州展出的作品《自然史6》,本來呈長方形的展廳被王衛「規劃」成四分之一個圓形,讓觀者面向一幅曲面壁畫,猶如被撒哈拉沙漠的風景所「包圍」,慢慢淹沒於一個虛擬的「自然」環境中。

很多人對於「空間」缺乏敏感度,沒察覺到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正受着空間的設計所影響,尤其是當我們對四周環境太熟悉,習以為常,就會產生安逸、不懂質疑的態度。「我之所以對製造空間和複製環境感興趣,目的是為大家提供不同的角度去體驗,進而是拓闊價值觀、世界觀以至觀看世界的方式。大家面對眼前的空間,總是抱着理所當然的態度,但其實空間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設計師為甚麼要這樣做?怎樣做?都有他的原因,就像我在動物園的觀察,發現猴子館的壁畫只屬中等級數,相反,河馬、犀牛、猩猩等珍貴動物,其館子的壁畫總是仔細得多,甚至可以用『栩栩如生』來形容!」簡單一幅風景畫,已可從技法、用色去推斷動物的價值,今後你對於「空間」這回事會否有多點想法?

Information

《兩個房間》(Two Rooms)

展期:即日至4月15日

地點:馬凌畫廊(中環德輔道中33號6樓)

網址:edouardmalingue.com

舊作回顧

《臨時空間》(2003年)

利用2萬多塊磚頭,在畫廊內築起一個方形空間,之後再拆掉,藉此還原一場建造與拆解的周期。

《捕捉器》(2005年)

當「捕鳥器」的尺寸被放大十數倍,捕捉的功能全然喪失,作品能夠「捕獲」的,反而是觀眾。

《自然史6》(2013年)

描繪撒哈拉沙漠的風景,前端卻有着不協調的藍色湖泊。新作《兩個房間》正是其延續篇。

《全景1》(2014年)

王衛在展廳構建了一面同等尺寸的弧形鏡面牆,挑起展廳建築與窗外景觀的對峙關係。

Profile

王衛,1972年生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畢業(1996年),既擅長壁畫,又是一位裝置藝術家,對空間運用異常敏感。出道以來,曾參與多個重要展覽,包括第12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2010年)、深圳香港雙城雙年展(2009年)、布拉格雙年展(2005年)等等。首個個展《臨時空間》則於2003年舉行;現於北京工作及生活。

撰文:江蔚賢

部分攝影:盧展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