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路上展才華

實踐,是掌握知識的證明。像演藝學院開辦的「電影電視藝術學士」課程,培養學員成為電影電視行業的專才。但學生對知識掌握得如何?課程畢業生嚴尚民及3年級生梁譽,相信是學以致用的好例子。前者去年勇奪鮮浪潮大獎,今年更獲大會邀請執導比賽觀摩作品;後者則是今年比賽「學生組最佳創意」及「最佳攝影獎」得主,兩人皆能運用所學,在電影道路上發出光與熱。

短片獲獎 實踐所學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系的嚴尚民,於上一屆鮮浪潮短片比賽中,憑作品《The Tide》獲得「鮮浪潮大獎2013」及「鮮浪潮最佳電影(學生組)2013」,成績驕人。

鮮浪潮國際短片展由藝發局於2005年創辦,旨在為有志於電影業發展的年輕人提供擴闊國際視野的平台,為行業培育新血。而得獎作《The Tide》是嚴尚民去年的畢業作品,講述一群熱愛音樂、組成樂隊的年輕人,面對時代、人心的變遷,逆境追夢的故事。當隊員幾經波折重聚,卻又面對工廈活化,生存空間被扼殺……

嚴尚民坦言,求學期間打下了電影基礎,有助完成作品。「這是我首次一手一腳策劃拍攝,仍有很多不足之處。得獎後到外國參與不同影展,與不同國籍人士交流,無論是視野、思維及電影技巧都擴闊了,對往後作品的拍攝更得心應手。」

不斷鍛煉 提升技巧

課程所學得到實踐,今年嚴尚民獲得鮮浪潮的邀請,為首度增設的本地觀摩作品節目,拍攝新作《獨家報導》。作品參考了早前電視新聞誤報前國家領導人死訊的事件,反映傳媒為提高收視率,無所不用其極的不良作風。

由《The Tide》到《獨家報導》,拍攝時間僅相差1年,但感覺已趨向成熟,嚴尚民直言參加比賽不僅為了成名,更是一個與同業、同好們交流的好機會,大家互相取長補短,能進一步貼近電影的本質。

此外,取得學士學位不代表學習的終結,嚴尚民認為好的電影、電視要做到「情感共鳴」,這一點是他不斷追求的。他說:「情感如音樂一般,同是世界語言,即使大家文化背景不同,情感卻是共通的。」但他坦言要具體令作品有情感共鳴,需要不斷鍛煉,自己仍在學習,希望未來拍攝更多作品,發掘更多表達方式。

課程專業 培養新血

說到4年制的「電影電視藝術學士」課程,嚴尚民指,課程首年學生須修讀製作管理、編劇、導演、攝影及燈光、剪接、音響6科專業科目;至第2年研修範圍會收窄,選修其中3科;第3年再選其中2科進行深度研習;到最後一年,則集中主修1科。課程中,學生將交替擔任監製及製作經理之角色,由監製、選擇劇本、創作、處理後勤、財政都會涉獵得到。

除嚴尚民外,在該課程中主修導演的3年級學生梁譽,亦憑作品《冇鬼故事》於今屆鮮浪潮比賽中奪得「學生組最佳創意」及「最佳攝影獎」。比賽評審形容其作品,能在鬼片類型中創出新路,使用後設(Meta)手法提出有趣論述,惹笑又大膽。而在拍攝上亦能在實景與攝影棚不同環境中,創出適當的氛圍推動劇情。由此可見,課程學生都能靈活地在拍攝中實踐所學,將紙上之談變成實用技巧。

課程資料

課程名稱:電影電視藝術學士(榮譽)學位

舉辦機構:香港演藝學院

收生要求: DSE考試中文、英文達3級或以上;數學、通識須達2級或以上

開課日期:9月

學費:$42,100/年

查詢:2584 8500

撰文:張旭珠、李潤康 

部分攝影:莫文俊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