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比喻前人為後人造福,雖所指的不單是種樹行為本身,不過種樹種得巧妙,其工作量和效果不亞於規劃一項大型工程。遍布整個新加坡的雨樹,就是為了改善城市面貌而專門引入的樹種,當年由李光耀親自選定。雨樹葉面呈碗狀,下雨時葉面聚集雨水,晚上葉面會似含羞草般捲起。白天氣溫高葉面會慢慢展開,聚滿的液體被風吹落,似下雨一般,故名雨樹。可以儲水降溫,生長速度快,容易造型。五六十年來,雨樹已經初具規模,一出樟宜機場,雨樹的枝葉密密麻麻地組成了一把綠色巨傘,歡迎着全球的遊客。
這些樹木獲精心護理,全新加坡110萬棵雨樹被登記入冊,利用衞星定位實行電子化檔案管理。樹木醫生每天到自己負責的雨樹檢查,有病蟲害都要及時治療和修剪,治療也被電子檔案記錄。由於雨樹自己會下雨,其樹蔭下的植被也得到了灌溉,各種寄生植物安家在此。
雨樹姿態優美,四季常青,最適合這個炎熱的赤道島國,低調不張揚,還大大提高了新加坡的綠化率,建造花園城市,雨樹功不可沒,不得不稱讚治國者有遠見的選擇。香港也有不少古樹,但因城市建設和照料不周,時有樹木生病倒塌的情況發生。珍惜愛護自然的饋贈,香港要向新加坡多多取經。
Profile:姚思榮,立法會旅遊界功能界別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