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總盼望能翱翔天際,玩飛機便成了我們的寄託。
最經典又基本的當然是紙飛機,相信不少人第一樣學習摺紙的就是這玩意,只要一紙在手,隨時也可以變成飛機。能飛多遠?就要看你的手勢,紙質亦有很大影響,一般來說,較厚的紙能製作出一架較遠程的飛機。所以,我和弟弟時常將某周刊的光面紙偷偷撕下來,然後一齊摺飛機,看看誰的飛得最遠。
後來,我們開始發展至「發泡膠飛機」,價錢相當便宜,一包「發泡膠飛機」內含2至3塊小發泡膠,上面塗上不同飛機型號的圖案,只需兩三下動作便可以組裝完成。由於是發泡膠,機身較挺及較具流線型,所以飛行時間亦比紙飛機長得多。那時,我們最愛爬上遊樂場的鋼架頂上,仰望長空,用力一擲……筆者當年不少心愛的戰機,最後都是「迫降」在大樹上。
再過一段時間,我們再升格至「螺旋槳飛機」。嚴格來說,它是一部小模型,機翼同樣是發泡膠,機身和機底則由數支小木承托,且附上小膠輪。至於機頭的確有一膠螺旋槳,背部還連接着一條很長的粗橡筋,一直伸延至機尾。放這部飛機前,必須用手指持續撥動那螺旋槳,製造「上鏈」的效果,然後,同時鬆手及將飛機擲出。這部飛機往往能放得很遠,一不小心的話,甚至會被「撞傷」。
媽媽不明白我們為何那麼喜歡放飛機:「又唔係你飛,有咩咁好玩?」她當然不會明白小孩子「憑機寄意」的心事,飛機飛得遠高愈遠,我們便愈興奮——正正是因為我們永遠也不能飛。
今時今日,「放飛機」多了一個含意,為何解作「失約」?筆者也很想知道。
網址:www.facebook.com/newpapa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