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祭先人是清明節的習俗,不少孝子賢孫也會上山掃墓,以盡孝道。
據玄學家林炳南師傅表示,前往先人墓地拜祭,除了帶備香燭祭品,還有不少宜忌要注意,包括拜祭時間、衣着服飾、言行舉止等,抱着尊重先人的心態,自然可保平安,遠離惡運。
林師傅指出,拜祭先人宜選吉時,尤其是近期運程較差者,更要注意。以清明節(新曆4月5日)為例,當日屬丙午日,最佳拜祭時間為上午11時至下午1時及下午3時至5時。「今年是馬年,生肖屬鼠、牛、兔、馬的人士皆犯太歲,若要上山祭祖,宜選申時(即下午3時至5時),此乃文昌星入座的吉時,可望逢凶化吉。」
祭祖須抱持尊敬先人的心態,因此出發上山前,應注意個人衣着是否合適。「掃墓的衣着應保持樸素整潔,女性不宜穿得太暴露或太鮮艷,男士則要避免穿短褲或背心。儀容方面,不妨把額前頭髮梳起或以髮夾夾好,讓前額(即司空)位置不被掩蓋,可收趨吉避凶之效。至於犯太歲者可佩戴羊形金牌或飾物傍身,有助帶來好運。」
至於拜祭宜忌方面,女士要注意,若正值懷孕,不宜上山,否則易因時運低而招惹遊魂野鬼;如月事來潮,則不宜向先人上香,但可到墓前表達對先人的心意。假如有小朋友同行,事前應叮囑他,注意言行舉止,別說出對祖先不吉利的說話及粗言穢語。
到達先人墓前,首要清理雜草,若發現墓碑褪色,必須為之修補及重新上漆。完成拜祭後,必須以清水潔淨雙手,而上山穿着的衣服,翌日不可再穿。此外,上山過程切勿手多多,採摘沿途的花草,也應小心腳步,避免踏到其他先人的墓地及祭品,如不小心碰到,需立即說聲對不起,以免招來惡運。
說到清明的起源,可追溯至周代,原為廿四節氣之一,形容天色清朗明澄,即農曆三月常有的天氣,古人視之為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及至唐代,因清明跟寒食(當時流行的節日)的日子接近,人們趁禁火寒食、不動煙火之時,上山郊遊,並順道掃墓祭祖,漸漸地,掃墓祭祖便成了清明的習俗。
中國人慎終追遠,多在家宅設神櫃,用作安放供奉祖先的靈位或仙佛的神位。若神櫃放置不善,易影響家人的運程,以下列出10大禁忌,不妨作一參考。
(一)勿正沖馬路或巷道
(二)勿被屋角所射
(三)不可向房門或廁所
(四)勿在宅之正中央
(五)神櫃明堂不可太狹促
(六)勿置於樓梯之牆壁
(七)神櫃背後之牆不可不牢靠
(八)勿置於宅之尖端角落
(九)神櫃前方勿置放鏡子與之對照
(十)神櫃背後勿有動土、修造之事
撰文︰戴寶瑩
部分攝影︰譚建章